于暮冬尋找春天散文
踏著晨霧的繚繞,我雙手插腰,看著這如夢似幻的輕霧包裹世界,樹木是蒙紗的,冬水是蒙紗的,自然人也變成蒙紗的了。
在這樣的暮冬時節游逛,千萬不用去人多的地方,像廣場啊,娛樂場所,農貿市場,超市等等,若去,也要盡快撤離,畢竟,受霧霾影響,各種染病的傳播,會如瘟疫一般泛濫,年老體弱者,肯定將被傳染,甚或造成嚴重傷害,那就非常不好。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處所,才是天然的防霾呢?筆者不敢暗自揣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依我而言,室內比戶外好,河畔公園,露天院落,反正人少去之處所,當為上上之品,雅然而觀瞻焉。
我就最喜沿河而走,雖說河畔有人工打造痕跡,但行走之人,還是相當少些,自己可以靜靜地看,靜靜地思,靜靜地圍繞自己的心田,隨著廣袤的天空,大地的一切,馳騁飛翔,浩淼不絕。
好的,我已站在了一株株銀杏面前,受秋冬的濡染,它們的葉早變金黃,薄薄的,柔柔的,摘下一葉,尚有霧的水漬,微粘略膩,簇簇擁擁,把株株銀杏,裝扮一新,簡直成了金箔包裹的罕物,任停觀佇腳的`,眼眸盡顯喜色,為這煞是好看的冬景,怡然增添無限樂趣。
然樹下掉落的葉片,也如同天女散花,撒得非常規律,濃密處葉葉相疊,若相依相偎的伊人;疏淡處散如翠玉,俯仰之間,盡顯優雅。任撒下的葉片,黃澄澄地點綴于翠碧的冬草之上,湊成別樣風情,悠閑地讓繁忙人,亦須停下駐腳,瀏連一番。
但我觀之河畔,多數樹葉已顯澄黑,有些葉片已掉許多,掉落者,如同裸體的粗皮,皺紋雜糅,不忍觀瞻。然也有少許之樹,尚未散去秋的墨染,將紅紅的、藍藍的、淺黃的、淡綠的五顏六色,在整個河畔的樹中,兀自張揚,漾出別樣世界。
我走遍河畔,真正能讓冬之可賞的,還是當屬梅花。畢竟,梅、蘭、松、竹,當是仁人志士,達觀之人,天生之寵賞,何人不喜不自勝,欣喜萬分。
瞧吧,那滿眼的梅蕊,雪白的,與雪爭輝,“白里膩藏碧玉心,奉此美侖盡賞之;蕊中淡綠若絲發,盡顯舒媛嬌媚身。”紅浸的,或粉或濃,珠串相綴,枝枝皆有異趣,“紅漾冷艷在暮冬,枝枝丫丫相簇擁;染得霧霾蒙羞色,太陽一出盡泯沒。紅粉佳人碧玉白,梅蕊盡顯嬌滴滴;惹卻梅子吐芳華,春光藏腋呼欲溢。”
看著想著,我思想起了蘇軾巜西江月·梅花》詩來: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是的,玉潔冰清的風骨是自然的,哪里會去理會那些瘴霧,它自有一種仙人的風度。海上之仙人時不時派遣來探視芬芳的花叢,和那倒掛著綠羽裝點的鳳兒。
它的素色面容施鉛粉還怕弄臟,就算雨雪洗去妝色也不會褪去那朱唇樣的紅色。高尚的情操已經追隨向曉云的天空,就不會想到與梨花有同一種夢想。
凝心收性,蘇軾的詩讓我進一步陶醉。捫心自問,能真正與梅交心,與梅遐思,與梅互賞,真真少之人也,但梅蕊綻放,它的一切,不正寓意尋找的春,將會剔去暮冬,很快蒞臨么!
窺了銀杏,賞了梅蕊,可讓我眼眸欣喜的,尚有一位七十多歲老者,天天依河垂釣,那種專注神情,微傾的姿勢,垂釣的手法,眼珠轉動之間,緊緊盯著浮動釣墜,仿佛一個風景線,或者一張圖畫,默默獨立于河畔之上。問之則曰:少小喜魚垂釣叢,至今已達六十秋;如今拆遷沒事干,更將釣魚當飯錢。別人常喜棋麻牌,我從釣中悟真言;逍逍遙遙垂綸樂,不是神仙賽神仙。
聽了老者之言,我心再次沉默,中國人民,尤其是吃過苦,受過累,遭過罪的人們,他們的境界真是高啊!讓我真心地對他們祝福,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太陽出來,霧霾漸漸消散,我也應該回歸,去做自己的事情。然,從河畔之中,享樂之余,我心真的敞亮,沒有一絲負擔,只有從中悟出,直面暮冬,戰勝霧霾,陽光明媚的春天,將會與我們倏然見面。
聆聽,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巜梅花》詩,它已悄然出現,為暮冬駐腳,為春光眨眼: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于暮冬尋找春天散文】相關文章:
暮冬遲雪情感散文12-09
秋雨已暮冬陽向晚散文03-14
尋找春天的散文07-02
尋找春天的故事散文04-30
尋找春天傷感散文03-07
尋找春天的隨筆散文05-09
幽居冬暮原文及翻譯03-11
尋找春天散文(精選31篇)03-01
尋找春天的足跡散文欣賞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