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西行散文
騰格里在蒙古語中為天神的意思,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這片廣袤的沙漠被命名為騰格里,它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也沒曾想到會去騰格里沙漠,只因出差區寧夏中衛,在研究當地的歷史文化中不經意看到這里與沙漠的諸多淵源。首先為天下人所知的便是沙坡頭。沙坡頭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名字,但卻把這里推向世界,讓世人都知道它的名氣,這便是騰格里沙漠的盡頭。雖然是沙坡頭屬于寧夏中衛,但騰格里大部卻是內蒙古的地域。騰格里,聽這樣的名字便使人肅然敬畏。通過網上查詢,得知它便是蒙古人的天神,著名的中國四大沙漠之一。最為重要的是距離中衛僅有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我便開始籌劃這次內蒙騰格里之行。
經過多方打聽,得知中衛汽車站有去騰格里的公交。做簡單的準備后,便開始出發。中衛雖是邊城重鎮,但也不大,坐上公交,行程十多分鐘便出了城區,慢慢進入荒無人煙之地。荒涼在西北邊地隨處可見,這里也不例外,偶而有一戶人家,也不曾看見主人,灰土色的院墻和灰土色的房子,與外界的自然景色幾乎完全融入,如果不仔細看,還真的被遺忘在灰土色的沙土中。在西北大漠邊沿,沒有太多的顏色,這樣淳樸而實在的農村,這種永恒不變的天然色彩也是西北地區的典型代表。
公交車在一路向前,漸漸地把那種西北典型的農村拋棄在后邊,沙漠開始進入視野。筆直寬闊的馬路像一把達摩利劍,直插大漠深處,消失在藍天白云之間。映入眼簾的蒙古文字路牌用簡單而直接的.方式告訴大家,這里已經進入就是內蒙古境內。對我來說,這是第一次進入蒙古境內,但也沒有太多的驚奇,心里早有準備的我看著這一眼望不到頭的茫茫沙漠,心里似乎異常的平靜。對我來說,這也是第一次真正的看見沙漠,看黃沙滾滾漫天而來,我心依舊不為激澎。曾無數次在電視里、在書上與沙漠有過親密接觸,雖無法讀懂它的內涵,但它的雄渾厚實早已深深刻印在我的內心深處。
約四十分鐘,車抵達騰格里小鎮。這是建在沙漠邊沿的一個內蒙漢族小鎮。如果不是那些蒙古文字隨處可見,真不能想象這是屬于內蒙族人的地界。在外人的眼中,內蒙古應該是牛羊遍地,牧馬人穿著蒙古袍快馬長鞭奔馳在廣袤無限的草原上,甩著長長的套馬桿,指揮者千萬匹奔馬在藍天白云間盡情暢游。可這里卻沒有那種電視理宣傳的蒙古畫面。幾排兩三層小樓整齊劃一地排列在公路的一旁,和內地一樣,最下邊一排是各種店鋪,清一色的漢族人經營者,沒有任何蒙古民族的影子。在公路的另一邊沙丘后邊,是一些大型化工廠,不時有煙囪伸向高空之中,白色的煙霧很快消失在藍天之中。
我步行進入沙漠之中,走上沙丘最高處。沙漠上的腳痕沿著我的身影向前延伸,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沙子撒向天空,讓它在風中自由飛翔。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與沙漠親密接觸,用逐漸遠去的腳印告訴沙漠,我真的來啦。走進沙漠的懷抱里,我手捧黃沙,細沙在指縫間流過,飄落到不遠的沙堆上。堆積如山的黃沙如同上天賜予人世間的衛士一樣,綿延萬里,守衛著這西北邊防重鎮。曾阻隔無數次漠北戎敵的進攻,為內地的繁榮昌盛付出了千年的血與水。走在這塊沙漠上,我望著遠處看不到頭的黃沙,放佛看到當年衛青、霍去病征戰萬里,凱旋而歸的盛大場面。千軍萬馬、黃沙滾滾,旌旗飄飄,封狼居胥,是何等的威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千年之后的今天,雖早已看不到當年那種氣勢,但騰格里沙漠的顏色和精神依舊,大將軍衛青為國征戰的歷史被永恒的定格在這氣吞山河的壯麗美景之中。驃騎將軍霍去病,年輕有為的將袍迎風招展,身后八百鐵騎呼嘯而過的氣勢依然,沙漠的風暴被冠軍侯的軍威所殺退,橫行萬里的黃沙僅留下大漢天子的雷霆,震懾西北邊疆,時代安寧。
寧靜的沙漠還在,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從當年那種恢弘中回過神來。在回去的車上,我的心仍然留在沙漠的黃沙種,但愿能與黃沙永恒,與沙漠同在。
【一個人的西行散文】相關文章:
西行漫記散文04-20
廣西行散文05-13
西行隨想的散文11-26
湖西行散文05-17
我的西行漫記的散文03-19
關于西行的散文詩07-25
川西行散文隨筆04-26
西行散記生命的搖籃散文05-07
西行列車上散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