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直面“情人” 散文
又是一年情人節,網絡寫手們無聊之余會在這一天生發出一些聯想來,寫上一些關于情人節的應景文字,以填充自己網絡上的個人空間。我本俗人,借此無聊一把當自是無妨。
在西方,每年2月14日的情人節又叫圣瓦倫丁節或圣華倫泰節,因為這一天是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一個叫瓦倫丁的基督教神父遇難的日子。又因為瓦倫丁生前幫助過許多有情人終成眷屬,影響了國家的兵役政策,并因此而被羅馬帝國皇帝克勞狄烏斯判罪處死,可見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帶有一定的政治和倫理色彩的。
對情人節的由來我倒并不是太在意,我感興趣的是情人節傳入中國以后里面“情人”這個概念的具體所指,換句話說就是情人節里的“情人”到底是指什么人?我傾向于認為“情人”應該是指婚姻之外和還沒有步入婚姻殿堂的有情男女,因為有這樣的認識所以我討厭把夫妻說成是情人,以為在情人節的這一天里丈夫以情人的名義給妻子送花是很矯情的事。——請注意,我不是反對給妻子送花,而是奇怪以情人的名義送——我甚至覺得那不僅矯情,還很造作,甚至很虛偽。夫妻之間當然有情,并且安常理說夫妻之情應該是超越于情人之情的。然而現實總是有許多有違常理的事存在著,我們見到的現實是情人之樹常青,而夫妻的生活往往卻頗有些灰色,在這樣的現實里,把丈夫或者妻子酸溜溜地說成是情人,玩所謂的浪漫,或許正是為了掩蓋夫妻感情上的某種漏洞吧?這話有些損,但還真不是沒有道理的。
夫妻就是夫妻,用不著裝模作樣地把夫妻說成是情人,那樣只能是攪渾一池春水,混淆情感中男女的關系和角色。同樣,情人就是情人,對已婚男女來說是專門指婚姻之外的那個男人或者女人,例如《安娜·卡列琳娜》中的卡列琳娜和渥倫斯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和梅勒斯。公正客觀地來看,婚姻之外的情人感情并不都是反倫理的和丑陋的,情人也不應該被看成是洪水猛獸。當婚姻里的'夫妻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這是難以避免的),情人和情人感情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對人的精神還能起到一定積極正面的撫慰作用,對穩定婚姻也或許會有一定的幫助,這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給情人和情人的情感一個積極的評價那將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將會迎來許多負面的猜想。其實一個人如果對情人和情人情感給出一些正面的評價,也不能就此說明他內心里就有什么見不得人的東西,相反,倒是那些遮遮掩掩地談論情人和情人情感,或者硬要把夫妻之情說成是情人之情的人,他們的內心里倒是有些東西需要被掩蓋的。“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個成語用在這里倒也很恰切。
夫妻有夫妻的面目,情人有情人的真相,在“情人”的概念上附加上它的不能承受之重,就是米蘭·昆德拉所說的媚俗的一種表現。分清夫妻面目和情人真相,是直面情感、真誠處世的行為品質的表現,也是一個人勇于擔當富有責任心的品質體現。我們的社會里已經有了太多的矯情和虛偽,在情感道德上的表現尤為突出,誠信處世,真誠待人,正視自己的情感,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必備的品質。
情人節里說“情人”,我說的并不僅僅只是一種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