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長蟲山散文
古人曰:長蟲者,大蟒也;大蟒者,神龍也。長蟲山——神話中的龍山。
昆明一帶的長蟲山,位于北市區玄武之地。山下的虛寧寺,是從小尼姑庵發展到香火旺盛,規模宏大的佛教寺廟,正是受了長蟲山龍脈風水的庇蔭。
我家住在長蟲山下,晴天開窗,連綿不斷的長蟲山便如龍般地浮現眼前;雨天遠望霧蒙蒙的一片,猶如龍隱霧中一樣,不由得生發出神往探秘的念頭,苦于找不到上山的路徑。此念耿耿于懷,久久揮之不去。
立秋后的一天,忽有熟悉地形的友人,約我登長蟲山,自當欣然同往。
這一帶的長蟲山,雖然延綿數十里,卻不是任何地方有路可上。只有登過的人,才能找到唯一上山的羊腸小道。即使找到這樣的小道,攀登起來也十分艱難。何況無路之處,更是想都別想!
我們沿著小道,在山下的樹林中盤旋而上。陡坡大約在四五十度,走一截就會氣喘吁吁。
到了半山腰,沿著小道穿梭于亂墳崗中,甚覺陰森恐怖。友人提醒:別看墳墓,就當沒那回事。
我問為什么?他富有禪理地說:不看心就不動,心不動時,人神鬼怪無法入侵;心一動,心隨景動,疑心生暗鬼,會招來不測。就像面對狂吠的狗,你不動,它不敢上前;你一動,它就狂吠不止;你一跑,它就緊追不放,甚至撲上來咬你。
我覺得很有道理,只有默默地跟在友人身后向上登去,不敢再看一眼。
半山腰的坡度越來越陡,除了氣喘吁吁,便是大汗淋淋。
穿過亂墳岡,進入山頂最后一段,在亂石之中盤旋而上,坡度幾乎成了絕壁,必須攀著路邊的石棱,在石縫中尋找支點,貼著坡面,手腳并用地往上爬。汗如雨下,咸咸的汗水的侵入眼中,扎得眼睛都睜不開,只有時不時地停下來擦汗,調息。
快到山頂,回頭看時,整個海拔大約2000米,分為三個層次:山下是樹林,行走其間氣喘吁吁;山半腰是亂墳崗,登得大汗淋淋;山頂是亂石岡,爬得汗如雨淋。
亂石崗長不了大樹,遍山只有野草灌木。野草中分布著很多野花,以野百合花最多,有潔白的、淡黃的、橘紅的、大紅的、紫紅的;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開放、有的盛開到花瓣向后翻卷。那些花在碧綠的野草和清爽的山風中搖來擺去,形成了一幅鮮活的畫面。
遍山的石頭,有的如人站立,偉岸挺拔;有的如虎匍匐,意欲搏擊;有的如豬蹲臥,憨態可掬。要是給所有石頭,恰如其分地取上名,該多么生動,多么有趣啊!只是石頭多得數都數不清,便有人統稱為小石林。我們邊走邊看,登上了山頂。
一上山頂,就有個觀景臺,這是長蟲山風景區的起點象征,站在上面,迎著山風,瞭望著山路蜿蜒盤旋;仰望著明朗的藍天白云;俯瞰著昆明城的全景,感到無與倫比的豪爽、痛快、愜意。
我用長焦距,在小石林中掃描,忽然發現一個奇怪的鏡頭,在一座灰黑色的石峰下,出現一個白色的石塊,形成了黑白鮮明的對比。細看之下,白色石塊像只北極熊,正靠在后面的石峰上向人們致敬,活脫脫的一具北極熊化石!我感嘆道:大自然啊,無奇不有!
更奇特的是:一般山上,石頭顏色基本一致,而這里卻大不相同,雖然以灰黑色為主調,卻間或出現一點,一片的白色石峰、石塊,不知是何原因。
山頂上有觀景小道和消防大道。為了多看一些景色,我們順著小道而行。走了一截,進入一段四五百米的石溝,溝壁由石峰、石塊混然天成,沒有一絲人工痕跡。溝沿上有的地方一人高,有的地方半人高,起伏蜿蜒,與行走在人工石溝的感覺大不相同,仿佛進入了原始部落的溝槽。
這一段是山梁的最高處。出得石溝,居高臨下,看到一個萬丈懸崖,邊上用漢白玉砌了一個觀景臺,與山上其它木制觀景臺相比,別具一格,非常壯觀。
再往下看,坡體上的亂石岡猶如斷垣殘壁,正中有一條規則的,斷斷續續的,由石片組成的小路,即使原始人也不會在這樹都不長,水都沒有的地方生存。倒像是外星人曾經在此居住過,卻被遺棄了數萬年一般的場景。我忽然聯想到:先前穿越的天然石溝,難道是外星人用來作為御敵的掩體?
我們來到第二個觀景臺,休息了一下,用過午餐,繼續沿著小道向前走。快到第三個觀景臺時,看到幾個大大小小的天坑。小的能夠見底,大的黑洞洞的,深不可測。可惜沒帶繩索,否則便可下去探索一番。我懷疑那是龍的最好藏身之處。
由天坑想到滿山顏色不同的石頭,或許與宇宙運動有某種聯系:灰黑色的,可能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白色的,可能是星體墜落形成的隕石。
長蟲山頂——龍的脊背,居然會出現天坑、隕石、天然石溝、斷垣遺址這么多奇觀,看來此山的神奇非同一般!
如此想著,來到第四個觀景臺。友人告訴我:長蟲山生態公園早已開發,你看那些木制觀景臺,都快腐爛了。即使風景最好的這一段,到現在都沒有完工。我們馬上就要下山了,再往前走,很難找到下山的路,也沒什么景點可看。從這里下去,半山腰還有一個景點,叫紅云生態公園。因為交通不便,要爬五公里山路才能到達,所以藏在深山無人識。那里山高林密,云蒸霧靄,日出時很容易形成紅云現象,故稱紅云生態公園。
我問:到了那里,下到公路,還要走5公里的山路嗎?
友人說:是,你就跟在我的后面慢慢走吧!
下山時,樹木越來越多,到了紅云生態公園,那里樹林茂密。樹木多處,形成霧靄是很有可能的,可見友人所說的紅云現象不虛。
公園不大,卻很有特色。主體工程,是人工按照石林模樣仿制的一組群峰,上端有個亭子,我們在那里小息一會,就沿著群峰中的石階下到底部。
底部是個廣場,分為兩層。上層供人觀摩群峰 。右面有一幅昆明市的主要景點壁畫。古銅色的壁畫上,布有西山龍門、滇池、大觀樓、雙塔、近日樓等等。
下層是供人休息的場所,左半邊地面上是一個碩大的象棋盤,上有很多巨大的,像鼓墩似的石制象棋,布成了一個難解的棋局。那么巨大的棋子,即使武林高手也休想搬動,倒可供游人當石凳棲息,一個棋子上起碼可以坐四個人。看過棋局,抬頭看上方的石峰,刻有紅云生態公園六個十分醒目的鮮紅大字。
景點看完,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趨地往回走。大概走了一半,看到長蟲山生態公園施工隊,在駐地巨大堡坎的斜坡上,用綠化繡出了北走蜿蜒的字體。這4個大字,取自于大觀樓長聯之中,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是指長蟲山的氣勢,確實是畫龍點睛之筆。
令我擔憂的是,如果長蟲山生態公園建成,游玩的人必然更多,森林防火怎么辦?到了枯水季節,總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封山禁游吧?哪生態公園建了有何意義?如果全面開放,一旦游人用火,引發森林火災,長蟲山的美景將毀于一旦。
我杞人憂天地走完了下山的5公里,乘公交回到家中,累得兩天都不想動,但心里還是情系著長蟲山上,那些美好奇特的景點。待我恢復后,一定還要前往探奇,特別是天坑中,究竟是不是龍的棲息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