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客仍無憂散文
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了一張鷺鷥站在牛背上小憩的黑白風景照。不清楚這照片拍攝于何時何地?但那老牛與白鷺和諧相伴的寧靜畫面,卻在我聯翩的浮想中栩栩如生了起來。
鷺鷥,在我故鄉一帶有好多種稱呼;白鷺、鷥鳥、雪客、舂鋤。在這些別稱中,我老家村里的人,都習慣把鷺鷥叫做‘雪客’。不知道他們為什么會喜歡這文氣的叫法,也許是因為‘雪客’更適宜入詩吧? 這雪客,羽翅潔白,姿態優雅,在明媚春光的輝映下,緩緩翱翔在青山碧水之間,恰合杜牧七絕詩中所詠的那樣;‘雪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我想,倘若把詩中的‘雪’字改成了‘白’,這詩的意境也許會遜色不少吧?
確實,用‘雪客’來稱呼鷺鷥,是十分形象的。尤其是對文人墨客來說,‘雪客’更是超塵脫俗的象征物了。且聽古箏一曲《鷗鷺忘機》,那弦外云淡風輕的寂寞涼意,讓人為之傾心不已,贊嘆不絕。我不禁憶起一副舊對聯來了:“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而八大山人筆下那單腿獨立溪流的雪客,它白眼睥睨天地的傲姿,讓庸碌如我之輩,也不免為之心頭一寒。
這孜孜獨享寂寞的雪客,對于熱鬧繁華,似乎總是無動于衷。它鐘情在盎然的綠野上巡回低飛;它信任淳樸老牛穩如磐石的脊梁;它傾心在清澈波光里孤芳自賞。因此,晨耕的老農,爛漫的牧童,散淡的行吟,江畔的獨釣,不妨與它和睦相處;然而,如遇喧嘩之輩趨之,它決不受寵若驚,不睬就是不睬,何必強顏奉迎;如遇再三擾其安寧者,它寧可避而讓之。且看它,朝著蔚藍天空,展翅而起,那輕盈優雅的飛姿,是何其的悠游自在,似乎將它內涵的清朗之氣,化成了一片飄逸的白云。旋即,它又翩然亭立在湖中老牛的.背上,它用嘴輕輕梳理著雪羽,復又注視著彎彎的牛角,它似乎對牛兒傾訴著什么,又仿佛在聆聽水波輕快的韻音,或是魚兒喁喁的細語。雪客,真稱得上是鳥之王國里鐘靈毓秀的哲者了。
郭沫若把鷺鷥比喻為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我覺得,還可以把鷺鷥比喻為雪白無瑕的睡蓮,純潔,靜美,毫不矯情的花中之最。鷺鷥,我們村里人常說的‘雪客’,真是閑雅至悠,瀟灑至極了。記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在故鄉的田野邊,丘陵旁,江河畔,林梢頭,以及農家后院,短笛聲里,青草坡上,小船舷中……,我還隨處可見那些無憂無慮,從容不迫的鷺鷥身姿。也許,在那時鷺鷥的眼里;世界本就是安寧美好的,萬物本就是值得無限信賴的。那么,如今,老牛消失了,短笛無聲了,村莊變為城市了,田野變成高樓了,當鷺鷥再次歸來的時候,它還會認識我老家村里的人嗎?‘雪客’還會像以往那樣地無憂無慮,悠然安逸嗎? 我衷心地祈愿,雪客仍無憂!
【 雪客仍無憂散文】相關文章:
無憂的河經典散文03-09
無憂無慮散文01-25
在你身邊無憂花開散文05-25
無憂無怖的散文欣賞04-17
少私寡欲,絕學無憂散文12-29
客網絡散文04-17
散文:扁擔客05-24
客語散文11-10
心無憂慮此生足矣的散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