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深處的那抹豆香散文
小時候,以為時間無限多,日子總是在對一個個節日的盼望中度過。盼初一盼十五,在盼望中送走正月又盼“二月二”。在家鄉,二月二也叫“豆豆節”,至于龍有沒有抬頭,或者到底有沒有龍,我們從不關心。我們所關心的只是這一天可以名正言順的吃豆豆。為什么要吃豆豆已無從考究,傳說永遠只是傳說,是人們為實現某種心愿編制的美麗故事而已。年過40,日子開始推著催著我們極不情愿地急急往前走。幾天前,剛結婚不久的表妹開心地說小姨要來給她送豆豆了,我才恍然發覺二月二又要到了。
“二月二,炒豆豆,鼻涕淌到嘴下頭……”。二月二這天,按家鄉的風俗,娘家人要給剛出嫁的閨女送豆豆的。小姨因為太忙,又離得較遠,終于還是不能親自來給表妹送豆豆了,所以早早囑托母親一定要炒些豆豆送過去。二月一日早上吃過早飯,母親便開始拿出昨晚發好的一大塊兒面團,打個雞蛋,撒進芝麻,倒入熟油,再加一把鹽和五香粉。然后一遍一遍慢慢揉,當面團揉得光滑勁道時將其掰成一個個小面團,壓扁、搟成餅,放進熱好的平底鍋。待餅子兩面稍稍凝固后提出放在案板再次搟平搟實在,隨后切成許多小小的方塊放入鍋中用小火翻炒。這期間要不斷攪動,以免炒糊。兩個小時光景,白生生的面團在母親靈巧的手下,磨煉而成黃澄澄小巧玲瓏的'“棋子豆”,整個房間被一種成熟的豆香所彌漫。扔一粒在嘴里,咯嘣咯嘣脆,滿腔縈繞的香味讓我也是要醺然微醉了。
兒子卻是不大愛吃這“棋子豆”的,他說這面做的豆豆哪里有電影院的爆米花甜啊。自然,他說的可不是我們小時候排著“長龍”打出的散發著玉米香味最古樸的爆米花。他哪里知道,我們咀嚼的不是單純的豆豆,而是記憶深處拌著幾份豆香的鄉愁!他又哪里知道,在那個美食匱乏的年代,二月二,村頭一聲“爆米花~”的叫聲曾經是如何牽引著我們每一個孩子的心!
往事如煙似縷,一直靜靜盤踞在記憶深處。如今,當我給兒子講述我童年往事時,回憶便被慢慢牽拉出來裊裊而起,氤氳出滿腹溫情。小時候,每到二月二前幾日,便會有拉著烏黑笨重的手搖爆米花機子的男人來到村口,穩穩支起鐵架子,妥放好爆米花鍋,倒進一碗曬干的玉米,在旁邊撐一個碩大的網織籠,然后返回爐子旁坐下來,慢悠悠有條不紊地轉動米花鍋手把。一圈一圈,指針轉了無數次,時間過了幾世紀長,直到圍在四周眼巴巴盯著的我們心急如焚按耐不住時,爆米花的人才喊一聲:“開鍋嘍”。我們于是捂緊耳朵四散躲向不遠的地方,直等震天響的“嘭”聲之后迅速沖向裝米花的籠子撿拾起散落在外的零星米花塞進早已垂涎的嘴里。那一粒粒盛開的米花啊,是開在我們每個孩子心里如花一樣美麗的心愿啊!這些蘊含著濃濃的泥土氣息的溫暖往事,生長在城市物質極度滿足的兒子又如何能體會?
如今,村里人一窩蜂地涌進城里,爆米花也隨著一起進了城。和所有愛美的女子一樣換下粗布衣裳,搖身一變,出落得纖巧精致。并不斷變換著膚色:奶油白、草莓粉、咖啡棕、蘋果綠,繚亂了我們的眼,沖擊著孩子們尚單純的味蕾。未嘗過人生酸甜苦辣的孩子們,怎能體會到生活的本味其實就是那淡淡的質樸的豆香和那濃濃的記憶的馨香?
棋子豆和爆米花是家鄉的“豆豆節”必不可少的內容,除此,還會有豌豆、黃豆等配在一起,五顏六色,煞是好看。然而隨著農耕文化的逐漸瓦解,許多民俗也慢慢蟄伏在鄉村深處,不知道哪一天這充滿鄉愁的“豆豆節”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埋沒在歷史的煙塵中。即便是母親給表妹送豆豆的儀式也因為表妹正在上班而省去了,自然缺少了原本那熱熱鬧鬧喜慶的氣氛。
【歲月深處的那抹豆香散文】相關文章:
旗袍歲月深處那抹嫣紅散文04-23
那抹香讓我心生感慨散文12-22
心底深處的那抹微笑03-14
那抹淡淡的香01-12
歲月深處經典散文12-10
記憶深處童年的那抹身影抒情散文04-26
又聞豆香的散文12-05
豆兒香散文05-22
竹林深處,那抹幽藍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