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的分類散文
黃酒是我國特有的傳統釀造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因其酒液呈黃色而取名為黃酒。黃酒以糯米、大米或黍米為主要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壓榨而成。黃酒為低度(15%-18%)原汁酒,色澤金黃或褐紅,含有糖、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浸出物,營養價值高。成品黃酒用煎煮法滅菌后用陶壇盛裝封口。酒液在陶壇中越陳越香,故又稱為老酒。
黃酒之分類:
黃酒品種繁多,制法和風味都各有特式,主要生產于中國長江下游一帶,以浙江紹興的產品最為著名。黃酒大致可分為:
1、按原料和酒曲分:
糯米黃酒
以酒藥和麥曲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南方地區。
黍米黃酒
以米曲霉制成的麩曲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北方地區。
大米黃酒
為一種改良的黃酒,以米曲加酵母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吉林及山東。
紅曲黃酒
以糯米為原料,紅曲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福建及浙江兩地。
2、按生產方法分:
淋飯法黃酒將糯米用清水浸發兩日兩夜,然后蒸熟成飯,再通過冷水噴淋達到糖化和發酵的最佳溫度。拌加酒藥、特制麥曲及清水,經糖化和發酵45天就可做成。此法主要用于甜型黃酒生產。
攤飯法黃酒
將糯米用清水浸發16至20天,取出米粒,分出漿水。米粒蒸熟成飯,然后將飯攤于竹席上,經空氣冷卻達到預定的發酵溫度。配加一定分量的酒母、麥曲、清水及浸米漿水后,經糖化和發酵60至80天做成。用此法生產之黃酒質量一般比淋飯法黃酒較好。
喂飯法黃酒
將糯米原料分成幾批。第一批以淋飯法做成酒母,然后再分批加入新原料,使發酵繼續進行。用此法生產之黃酒與淋飯法及攤飯法黃酒相比,發酵更深透,原料利用率較高。這是中國古老的釀造方法之一。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盛行。現在中國各地仍有許多地方沿用這一傳統工藝。著名的'紹興加飯酒便是其典型代表。
3、按味道或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4、按其它不同方式分:
根據酒的顏色取名:
˙如元紅酒(琥珀色)
˙竹葉青(淺綠色)
˙黑酒(暗黑色)
˙紅酒(紅黃色)
根據加工工藝不同取名:
˙加飯酒(原料用米量加多)
˙老廒酒(將浸米酸水反復煎熬,代替浸米水,以增加酸度,用來培養酵母)
根據包裝方式取名:
˙花雕(在酒壇外繪雕各種花紋及圖案)
根據特殊用途取名:
˙女兒紅(女兒在出生時將酒壇埋在地下,待女兒出嫁時取出,敬飲賓客)
溫一壺黃酒好過冬——浙江紹興黃酒文化自助游攻略
黃酒是紹興人生活的一部分
溫一壺黃酒,臨河坐飲
紹興黃酒文化類景點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于中國紹興,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約在3000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黃酒的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中國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品。它是一種以稻米為原料釀制成的糧食酒。不同于白酒,黃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低于20%。紹興被稱為“酒鄉”,其黃酒釀制技藝是紹興黃酒的靈魂,已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酒的分類散文】相關文章:
老媽黃酒散文11-26
父親的黃酒散文01-12
經典散文令人驕傲的黃酒06-27
天下黃酒出紹興散文05-19
分類散文03-22
黃酒的造句04-30
處分類散文01-20
有關的散文的分類06-09
散文的分類及內容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