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老司城散文
湖南永順的老司城位于猛洞河漂流景區上游,這里是自唐、宋、元、明、清朝代以來留下的眾多古文化遺址,也是湘西歷代土家族土司王經營了八百多年的歷代古都。千年祖師殿、彭氏宗祠、擺手堂、古墓葬、石坊、石碑等地上地下文物遍布,是一座天然的土家族“露天博物館”,是一處尋幽覓古攬勝的旅游勝地。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統治的古都,亦稱司城、老司城。土司時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十分繁華。
百姓流傳,老司城分內羅城、外羅城,有縱橫交錯的八街十巷,人戶稠密,市店興隆,史書有“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萬里之邊城”的記載。清貢生彭施鐸作《竹枝詞》贊“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老司城留存遺址很多,現成為游客、專家、學者了解研究土家族歷史和文化的'珍貴的人文景觀。主要有祖師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宮、土司古墓群等。老司城是800多年土司轄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20xx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原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古長城專家羅哲文等譽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軍事性城堡”和“全國保存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保存有大量珍貴的歷史遺跡,其潛在價值不可估量。
老司城是800多年土司轄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20xx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原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古長城專家羅哲文等譽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軍事性城堡”和“全國保存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保存有大量珍貴的歷史遺跡。老司城遺址分布有宮殿區、衙署區、居住區、墓葬區、宗教祭祀區等遺址區,遺址區內尚存祖師殿、皇經臺、玉皇閣、古墓葬、古街道、古城墻、牌坊、銅鐘、石馬、若云書院等遺址,是湘、鄂、渝、黔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族文化遺存,其潛在價值不可估量。
土司制度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通過分封地方世襲首領統治當地人民的一種特殊政治制度。湖南永順縣屬于土家族地區,這一地區的土司制度始于五代,初為竭糜制度,發展于宋,完備于元、明兩朝,由竭糜制度發展成為土司制度,終止于清中葉,長達800余年。
茂樹翠竹掩映中的老司城遺址上,木為墻柱、黛瓦蓋頂的典型土家族老民居依然錯落有序。土司內宮、寢宮、樂宮、地宮、御街和城墻、城門、烽火臺、擺手堂、演兵場、土王祠、祖師殿等遺址顯示出的建筑格局,隱約讓人感到古城昔日的氣勢與輝煌。
【土家族老司城散文】相關文章:
佛羅倫司的名家散文12-31
土家族的木樓散文03-23
城與城散文隨筆04-27
老妻老俏散文05-07
念城散文05-24
沙城散文05-24
我的城散文03-19
童年·城散文05-24
秋城散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