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麻雀的至愛親情散文
她原本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爸爸能干,媽媽慈愛,她是爸媽掌心的小寶貝。那年秋天,爸爸到房頂上曬玉米棒子,一不小心摔下來,在醫院里住了許多天,花光了家里的積蓄不說,最終還落了個腰椎骨折,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三年后,媽媽不能忍受貧窮和煎熬的日子,借著一個趕集的機會離家出走,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那一年,她只有6歲。
6歲的小孩子,正是在爸媽面前撒嬌的年齡,而她,卻要擔負起一個家的重任。爸爸癱瘓在床,失去了勞動能力。媽媽又離家出走,一個6歲的稚嫩孩童,面對風雨飄搖的家,該怎么生活下去?
大伯來了,村里的支書也來了,他們一起為這個家想辦法。商量的結果是,最好把爸爸送進收容所,而她,會被大伯接到自己家中撫養。爸爸躺在床上,含淚接受了這個意見。她環視這個家,一桌一瓦,都有她割不斷的回憶。她不能沒有爸爸,不能沒有家。她跪在大伯面前說:“求求你們,別把我和爸爸分開。我長大了,能養活這個家。”
這是個執拗的孩子,誰勸也不聽,大伯和支書搖著頭走了。她懇求爸爸,盡快教會自己做飯。在爸爸的口授之下,小小的她嘗試著做一個家庭主婦了。個頭還沒有灶臺高,她就在腳下搭一個小板凳。不會收拾爐子,煤煙熏得她眼淚直流。煮出一鍋米飯來,卻是半生不熟的。爸爸吃著女兒煮的米飯,大口吞咽著,眼淚流了一臉。女兒問他:“好吃嗎?”他說:“這是天下最好吃的米飯。”
解決了兩個人的吃飯問題,小小的她還要學會照顧爸爸。爸爸常年臥床,頭發又長又亂,她從鄰居家借來了推子,要為爸爸理發,把爸爸收拾得清爽干凈。第一次理發,推子夾住了爸爸的頭發,但爸爸一直笑著,他說不疼。慢慢摸索之后,她理發的`手藝就越來越熟練,10分鐘就能搞定。
為方便養病,升初中那年,父女倆從老家搬到了鐵溪街道外一處山洼里。從此,她開始奔波在學校和家之間,學習和照顧爸爸兩不耽誤。學校離家,步行的話,需要走20分鐘,而她只用10分鐘就夠了,因為她總是在跑。她變成一只山林間的小麻雀,撲棱著翅膀,快點,再快點。
她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上6點,她要起床給父親洗臉后上學;早自習結束,去食品店買一個餅子送回家;中午回家做飯;下午放學做完晚飯,還要摸黑回校上晚自習。尤其是中午,時間比較緊。下課鈴一響,她就像小鳥一樣飛出教室,直奔菜市場,買了兩斤菠菜和一斤豆腐,然后又一路飛奔,穿過擁擠的街道,爬上一面坡,因為位于半山腰的“家”中,癱瘓在床的父親還等著她做午飯。中午12點30分,她準時回到家,開始洗菜、切菜,用電炒鍋燒了一大碗菠菜豆腐湯,父女倆各自盛一碗。剩余的菜湯留在鍋里,晚上下面條。等爸爸吃完后,她洗凈碗筷,鎖門,然后又一路飛跑上學。
初中三年,她跑了三年,每天8趟,來往于學校和家之間。在學校,她成績優異。家中,十多平米的房間,中間用一道木板隔開,爸爸住緊挨窗戶的外間,她住里間。室內打掃得干干凈凈,被子、衣服疊得整整齊齊。爸爸精神很好,雖臥床好幾年,身上一點褥瘡也沒有。
初三課程緊張,菠菜、豆腐就成了父女倆的主食,晚上就著剩菜煮面條。去年大年三十,她做了一鍋豬蹄燉扁豆,父女倆過了一個奢侈的年。吃完飯,爸爸拿出一件新外衣,這是他托人給女兒買的。外衣不貴,一看就是地攤貨。但她拿在手里,卻如獲至寶。有爸爸疼愛著,她就是幸福的。
班主任老師有塊心病,她成績這么好,一定會考上縣城重點高中的。可是,她去縣城上高中,她爸爸怎么辦?其實,這個問題她早就想好了,上了高中,她要在學校附近租一間小房,把爸爸接過去,她還做一只小麻雀,每天往返在學校和家之間。
她叫錢運星,巴中市通江縣鐵溪中學九年級二班女生。她很喜歡自己的名字,錢運星,就是幸運星,伴隨自己的不全是苦難,前方一定有幸運星在閃耀。
她的事跡逐漸被人知曉,很多媒體記者跟蹤而至,她都含笑拒絕采訪。她只想做一只林間的小麻雀,飛來飛去的,守護著爸爸,守護著家。
一只小麻雀的至愛親情,讓我們體會到了人世間那一掬最美最澄澈的愛的信念。
【一只小麻雀的至愛親情散文】相關文章:
至愛親情散文05-14
一只小麻雀散文04-03
一只幸運的小麻雀散文01-24
一只小麻雀07-20
我是一只小麻雀12-20
小麻雀的故事散文04-30
小麻雀的名家散文12-31
抓到一只小麻雀日記03-28
小麻雀散文隨筆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