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客廳的名人們散文
今年是張愛玲去世20周年。一直以來,宋淇、宋以朗父子以張愛玲遺產執行人身份為世人所知,卻不知宋家命運也是風云際會,跌宕起伏。
20年前,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被發現死于美國加州的公寓中。之后,她的遺產由好友宋淇夫婦保管,宋氏夫婦去世后,他們的兒子宋以朗便成為張愛玲的遺產執行人。過去幾年,宋以朗將張愛玲的遺稿《小團圓》、《雷鋒塔》……陸續出版,也因此,宋以朗成為華語文化界最受關注的人物之一。他被稱為張愛玲研究者、張愛玲專家或者文化人,但對于這些頭銜,他都頗不以為然,“我是不用那套(評價系統)。”對他而言,他只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遺產執行人,這件事本不應該由他來做。
“但我可以給誰呢,這是沒辦法的事。”十數年前,宋家早已將張愛玲大筆遺物捐給美國南加州大學東方圖書館,可是十幾年過去,并沒有多少研究成果出來,而至于那些烏泱烏泱撲上來的自稱張愛玲研究者,宋以朗說,“開始很高興,把資料拿給他們看,后來發現他們另有目的……”
張愛玲是出版市場的長青樹,而張學更是顯學,張愛玲將畢生心愛之物交給宋家,那十四箱遺物就是一座寶山,學術價值無可估量,就算從最庸俗的眼光來看,市場上張愛玲一頁書信已經拍賣到近6萬港元,宋以朗手中光是張愛玲與他父母的通信就多達六百封,還有不少手冊與原稿,市場價值無可估量。
宋以朗與姐姐宋元琳出錢建立“張愛玲文學五年計劃”。其實他大可以按常規做法,把書信拿去拍賣行拍賣,但他還是辛苦地扛起“整理張愛玲遺稿”大旗。
至2014年《少帥》出版之后,宋以朗宣布手上張愛玲較成規模的舊作整理暫告段落,而2015年,與他有關的書籍是一本讓人意想不到的新書——《宋家客廳:從錢鍾書到張愛玲》。這是一本關于他自己家族的書,歷經兩年,由宋以朗口述,前《南方都市報》記者陳曉勤整理,用宋以朗的眼光,“以宋淇夫婦為中心,上溯宋春舫,面旁錢鍾書、傅雷、吳興東、張愛玲四位于‘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飽學之士”(陳子善語),有心人更可以借宋家三代人的命運一窺中國近代史的風云。
宋家客廳里的貴人們
相比北平“林家客廳”(主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上海“曾家客廳”(主人曾孟樸、曾虛白父子)和“邵家客廳”(主人邵洵美),宋家客廳顯得更為沉寂。為何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四大才人都與宋淇惺惺相惜,往還頗深呢?這個命題既關乎命運,也關乎宋家的身世。
“我家原來在上海有很多物業,春華里一條街是我家的,安定坊一條街也是,還有蔡元培住過的愚園路大宅,產權都在我父親手里。”宋以朗淡淡地說。盡管宋淇認為房產都是害人的東西,但是無疑,宋家在清末民初的年代絕對算是巨富,宋以朗在新書中也坦率提到:“當年宋家富有,源于兩段婚姻:一是曾祖父宋季生娶了徐碧云,二是祖父宋春舫娶了朱倫華。”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中產階級高帥才和富二代白富美聯姻,改變了家族的命運。宋以朗的曾祖母徐碧云的父親替瑾妃、珍妃的堂兄唐志銳在上海辦事,而其祖父娶的又是富甲一方的朱鑒堂的女兒,朱是德資禮和洋行的買辦,宋家也因此在上海灘里自有了一席之地。
那個時代的'中國,講究詩書傳家,宋家往來無白丁,有華美的客廳招待各方,但這是不夠的,談笑還得有鴻儒。宋以朗的祖父宋春舫本就是近代文人,十二歲考取秀才,1910年考入圣約翰大學,1912年以婚約換取去歐洲留學的機會,他懂七國語言,鉆研西洋戲劇,成為中國大學里第一個開設戲劇課的人,他在歐洲購買了大批原版書,成為中國境內有名的“藏書家”,以至于胡適要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也要去參觀青島宋家的“褐木廬”。后來更捐資一萬大洋建立青島海洋館,而他所建的春潤廬更成民國時期名流們在杭州的據點,造訪過春潤廬的包括章太炎、徐志摩、蔣夢麟、蔡元培、林風眠等文人名流……
在《宋家客廳》出版之前,該書著者之一陳曉勤曾去上海安定坊、杭州春潤廬尋訪過。春潤廬位于杭州北山路54號,臨西湖而建,對面是白堤,灰色外墻里是兩幢黃色西式花園別墅。與過去的輝煌不同,現在春潤廬有點破敗,不少墻皮脫落,窗戶結了些蜘蛛網,墻角還堆了不少雜草、垃圾。如今那里屬于政府,租住著七八戶人家。這里已經與宋家沒有關系,這里的住戶也不知道宋春舫是誰。
因為肺病,宋春舫48歲就早逝,而宋淇這一輩子也被肺病所累,以至于無法離開香港,雖然拖著病弱的身體,但宋淇一生又憑著自己的精明強干在世事風云里起轉承合,穿梭于文化電影與商界。在上海時期,家底甚厚的他做藥品與汽車黑市生意,同時又對話劇感興趣,編有舞臺劇《皆大歡喜》,更與錢鍾書、吳興華、夏濟安、夏志清、傅雷、張芝聯等人皆有深交。
【宋家客廳的名人們散文】相關文章:
早安,人們散文01-01
平凡的人們散文01-03
老屋的主人們散文03-31
可親的人們的散文05-07
女人們的幸福散文05-24
把孩子留在客廳散文01-04
我的美麗客廳的散文06-22
探幽宋劍湖散文03-29
宋胖子嘴里的青春散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