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里的教官散文
戴智荀,嶺師團心傾民樂社會實踐隊的一名隊員,他未能和隊員們在7月10日一起來到雷州市調風鎮卜昌村的卜昌小學,而是15日獨自乘車到調風鎮上,再轉車到學校,沒有直達的車輛,只能通過轉車。他之所以這么晚才來到學校是因為他當了學生教官,而前期是需要訓練的,而當了學生教官,自己的學分已經修夠了,可以不用來三下鄉了,但是他要體驗一下這種生活,于是,即使是晚到了,也還是來了。
下午四點,陽光正猛,刺眼的光芒下,他到了。身著軍裝,戴著軍帽,背著很多隊員們要他幫忙買的東西,一個人來到了這里。黝黑的皮膚,挺拔的身軀,嘶啞的嗓音,講話時拖長的音調等這些與之前不同的變化都是他經過學生教官訓練后的成果。“他真的變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吊兒郎當了。這說話腔調,這走路姿勢都和以前很不一樣。”隊員在見到他時如是說。
來到這里,馬不停蹄地放下行李就跑到廚房去幫忙炒菜。穿著一身軍裝,手拿鍋鏟在廚房里面炒菜,場景儼然有些違和。令隊員們意向不到的是他竟然會炒菜煮飯,而且舟車勞頓后,還沒休息就開始做事。鍋里的菜在散發香氣,他的汗水在沸騰,廚房的高溫炙烤著他,在這小小的廚房里烹飪出一道道佳肴。
面對豐盛的晚餐,隊員們都對智荀感慨,這可能是他來這里后最好的一餐了,要好好珍惜,之后可能就沒有了。同時他們都叮囑他要嚴肅,要嚴肅對待四年級那班學生,真的是太調皮了,不嚴肅的話,他們能把整間教室掀起來。很多老師對他們都無能為力,大家希望他能夠治得了他們。
第二天,在他的調教下,四年級那班熊孩子都服服帖帖地站著軍姿,按照口號做各種指令。在訓練的時候,聲音已經喊啞了,來到這里,他更是一名名正言順的教官,帶領著學校的調皮的小男孩們組成一個騎兵連。“向左……轉,向右……轉。”講話時嘶啞的嗓音,拖長的尾音,這帶著教官們特有的腔調,在操場上回蕩著。堅定、帶著殺氣的.眼神,嚴肅、正經的表情與平時的他迥然不同,正是一本正經的他才震懾住了這群調皮的小男孩。
吃飯是每天必備的,后勤組的成員們每天都很辛苦地為隊員們準備三餐,同時是一名后勤組組員的他,每天都穿著軍裝在小小的悶熱的廚房里面忙上忙下的。他來了之后,伙食改善了很多,大家吃得飽了,飯菜有剩了,錢卻沒有多花。之前還沒來時,后勤組少了一名干將,一名很會做飯做菜的干將。因為后勤組的組員大多數是不會做飯的,但他們都在努力著,為隊員的伙食奮戰,現在有得力干將出現,大家壓力也少了很多。
他做的飯菜很合大家胃口,雖然沒有做出什么特色菜,但就是這些飄著家的味道的暖心的家常菜讓隊員們飽腹,在三下鄉期間有基本的保障,讓隊員們精神飽滿地拼搏著。
這里的日出很美,在這澄澈的天空下,慢慢升起的太陽,世界慢慢地有了太陽的光芒與溫度,涼爽的早晨在慢慢地變熱,變燙。他就這樣每天看著這樣美的日出,在這么美的景色下奔跑,肆意揮灑著汗水。堅持六點跑步,這個在他們教官訓練期間形成的習慣并沒有在這里就消失了,反而繼續堅持著。跑完步,拿出軍訓教案出來背誦,這個是要求倒背如流的。看他在二樓的走廊上,正襟危坐著默讀,就像個乖乖學習的好學生。
自從他當了一名教官,便有了教官的成熟,有了教官的穩重,不再是吊兒郎當。坐姿,站姿,走姿等,都看出他的嚴肅認真。而他不僅能在操場上喊口令,在操場上正兒八經地列方正,還可以在廚房里面煎炸燜炒,做出一道道美食。
【廚房里的教官散文】相關文章:
廚房里的事兒散文04-02
廚房里的爸爸散文04-01
病房里的故事散文11-05
病房里的感思散文05-21
廚房里的女人散文05-20
廚房里的氣息散文06-22
廚房里的愛情散文06-22
廚房里的壇壇罐罐散文11-28
家廚短文散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