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為了活著1500字散文
區(qū)區(qū)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的光陰,一晃童顏換鶴發(fā)。我們用什么來滿足生存之需、日益增長的欲望需要呢?我想多一半時間靠傳承、閱讀、欣賞,借別人的精神來鼓勵自己。
一生過的太快,有時來不及選擇就步入了中年。如果有人問自己青少年是如何度過的,只能用懵懵懂懂、不知不覺中。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閱讀、積累、吸收。滿屋子的書籍與一沓沓童真無羈的照片。
當我們?yōu)槿粘o所不在的慣性所推動的時候,可以以“生活在別處”的他者眼光來審視自我生活的意義,可以通過閱讀哲人的生命蹤跡來反觀自身生命的軌跡,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喧囂中給自己留一方精神的凈土······
一路閱讀,在思考中與自己對話。現(xiàn)實生活的競爭擁擠,仿佛有無所適從的感覺。生活中的腳步磕磕絆絆,低級錯誤的反復糾纏,真不知道把腳伸向哪里才是幸福的驛站。或許你從來就沒有這樣彷徨過,多少個疑問會在腦海里盤旋:瑰麗迷人的書山,路在何方?浪花激越的書海,舟在何處?仿佛已經(jīng)明白,我們一生下來就是無路以攀援,無舟以載渡。浩瀚的書山都是前人的指點與規(guī)勸。
在讀與被讀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沉浸在書的海洋,用別人的光環(huán)來掩飾自己的空虛,更不會把文憑、頭銜來裝飾本不該出現(xiàn)的矯情,總得從惑與解的氣氛中走出,尋求悟的豁然。活著本身都在思索,而閱讀是為了提高。這種意義在學校就明白,然而一步入社會,更多的遺憾是違背思索的本意去迎合需要,遵守潛規(guī)則去適應(yīng)。自己的觀點沒有彰顯的力度,這種悲情幾乎出現(xiàn)在每個人身上。
但我們不能否認,讀書是超越自己的前提。我們從歷史的寶典里吸收了一部分,拿到現(xiàn)實生活一對照,顯然都體現(xiàn)在具體的行為上,無論那一件感動心靈的事跡都有傳承的影子,這種潛移默化的功能就是閱讀的效應(yīng)。閱讀別人,誕生自己,最終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充實完善提純,絕不屑于把他人的思想碎片作為自己的思想坐標。
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曾經(jīng)與以往的輝煌似乎成了精致的傳奇、美麗的回憶、情感的慰藉。特別是當今網(wǎng)絡(luò)巨大的互動平臺,把你我他的精彩一瞬瞬間分享,網(wǎng)絡(luò)資源共享,每部手機都是一個大型的圖書館,隨身攜帶、方便閱讀、隨時瀏覽。這種生活,這種變化更容易創(chuàng)新思維、延伸探索腳步、明確前進方向。但有一點是不容忽視的,祖國留下的經(jīng)典是智慧、文化、精神等一系列的傳承,我們的一切繁榮都是在傳承中發(fā)展起來的,沒有誰能夠割開。在我們與過去揮手告別時,其實心里都是回望的影子、留戀的眼神。
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經(jīng)常撫摸過去,愿意與賢人交流。你看現(xiàn)在的電視劇,有幾部是現(xiàn)代生活的?為什么人們都愿意看過去的故事?或許閱讀就是跟著飛濺的浪花前行,眼睛里都是精彩的`過程,這個過程只能滯后不能超越。浪花是一瞬之間,而過程是漫長的回味。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就是活到一千年也不能盡意,況且只有幾十年的光陰。或許漫長的歷史撫育著每一個人的靈魂,閱讀——活著,活著——繼續(xù)閱讀。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是遼闊的海洋,選擇性的閱讀是人生最有意義的生活。唯有學問可以廣明德慧。人的豐富情感、高雅氣質(zhì)、聰穎靈氣、精湛技藝無不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蘊。
人生的價值在于實現(xiàn)自我。我們學習知識就是在閱讀前人的人生。我們創(chuàng)新知識就是在譜寫自己的人生。我們既不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又不是“糞土當年萬戶侯”,那就讓我們聚沙成塔,靜靜地去閱讀、細細地去咀嚼、慢慢地理出一些頭緒來,用知識的美酒、豐富的閱歷去實現(xiàn)夢想,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金碧輝煌的人生。
希望人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心動的那本好書閱讀,希望它能夠給自己帶來無盡的享受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