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冬筍的散文1500字
立冬過后,冷雨初歇,暖陽高照,氣溫回升。恰好遇到難得的“回霜頭”天氣,正是人們上山挖冬筍的好時節。
清晨,天剛蒙蒙亮,村寨里一片沉寂,山野間彌漫著一陣陣寒氣。一抹熹微的晨曦,穿過灰暗的云層,透過乳白色的嵐霧,映照著朦朧的山水,隱約顯出村莊的輪廓。幾個早起上山挖冬筍的村民,打著哈欠,走出屋門,扛著鋤頭,挎著竹蔞,踩著田埂上的白霜,走向蒼莽的大山。這會兒,林子里露宿的幾只竹雞,正在樹叢中挨擠著打盹,被路邊的腳步聲驚醒,連忙撲愣愣地飛起來,躲到遠處的枝頭上啼鳴。
這些久居村野的山民,一般都有挖冬筍的豐富經驗。所以,他們才會不顧冬日的寒冷,天一亮便起床,趁著大早到山上去挖冬筍,以求獲得豐厚的回饋。據說,早晨的冬筍比較好挖掘,因為經過漫長的冬夜,受到地氣蒸發的影響,容易辨識竹筍萌發的痕跡,找準它們生長的具體方位。而且這時土層也比較松軟,挖筍時可以少花點力氣。當然,這是山里人求生活的門道和訣竅,一般不可以輕易示人,不會隨便向外人透露。
對于冬筍,許多人并不陌生,尤其是生活在南方地區的人們。這里有連綿起伏的丘陵,山地廣闊,土壤肥沃,而且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形成溫暖濕潤的環境氣候條件,適宜各種植物的生長。毛竹屬于禾本科剛竹屬植物,尤為適應這種溫暖濕潤的環境,喜歡在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紅壤、砂質土壤中繁衍生長。因而在廣袤的南方山區,隨處可以看到婀娜多姿的毛竹、蒼翠蔥郁的竹林、以及浩瀚無際的竹海。這些茂密生長的毛竹,領受陽光雨露的潤澤,汲取山川土壤的滋養,在每年的六、七月間,便開始孕育新的生命。這時候,毛竹的地下莖(竹鞭)上的腋芽,便會慢慢發育成竹筍,經過大約五個月漫長的生長過程,逐漸長成膨大的子實體,變成人們所熟知的“冬筍”。顧名思義,所謂“冬筍”,就是冬天的毛竹筍。
在天氣寒冷的冬季,即便是溫暖的南方地區,也存在植物周期性變化的物候,許多植物進入落葉休眠期,呈現一派草木枯蔫、萬物蕭疏的景象。只有一叢叢葳蕤蔥蘢的毛竹,依然在寒風冷雨中亭亭玉立,舞動著裊娜優雅的身姿,展現出綽約迷人的風采,與巍然屹立的松樹、凌寒怒放的梅花,并稱為“歲寒三友”,裝扮著銀裝素裹的大地,展現出朝氣蓬勃的生機,得到人們內心的欽敬和由衷地贊美。這時候,只有看起來外形憨厚壯實的冬筍,依然蟄伏在深厚的土層中,處于半休眠的狀態,被土壤和腐植質層層地覆蓋著,生長的速度極為緩慢。恰如一個在美夢中酣睡的小寶寶,吮吸著溫暖的地氣,挺著胖嘟嘟的身子,披著金黃色帶有絨毛的筍籜,俏皮的樣子出奇地可愛,躲藏在地底下一聲不響,正在那里養精蓄銳,等待著破土而出、一展雄風的機會。
這些尚未出土新穎鮮嫩的冬筍,經過長時間的孕育過程,從土壤中攝取豐富的礦物質,貯藏充盈的微量元素,轉化為堅密細膩、酥脆爽口、鮮甜可口、清香淡雅的生物性狀,是烹調加工各種時鮮美食的好材料。同時,它富含對人類有益的蛋白質、維生素、胡蘿卜素、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等各種營養物質,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是純天然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因而成為普羅大眾極力推崇的上等食材。古往今來,人們喜歡食用冬筍,將其視作難得的珍饈美味,尊為食補兼備、老少咸宜的“菜中極品”,貫之以“山珍”的美名。
確實,冬筍作為冬令季節時鮮的食材,具有無與倫比的特殊風味,被人們廣泛應用于餐桌當中,以其絕對超一流的色香品味,讓廣大食貨們趨之若鶩,大快朵頤,齒頰生香,交口稱贊。無論是廚藝高超、眾口爍金的烹調大師,還是勤勞儉樸、小家碧玉的當家主婦,都喜歡用冬筍充當主輔食材,烹飪各色品質上乘、風味獨特的美味佳肴。無論是極盡奢華、高朋滿座的豐盛大餐,還是隨意簡約、親友聚會的.平常家宴,即便是普通人家的餐桌上,都可以品嘗到冬筍制作的菜肴,讓人們盡享口福之樂。民國時期的大畫家吳昌碩有詩曰:“客中常有八珍嘗,哪及山家野筍香。”可謂一語中的,恰到好處,道出了冬筍不同凡響的魅力。
冬筍作為上等食材,風味特別,久負盛名,被人們視作“山珍”。惟其如此,凡是世界上極好的東西,往往無法輕而易舉地獲得,而是需要下一番真功夫。比如說到山上去采挖冬筍,便不是一件簡單隨意的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輕而易舉,唾手可得。如果沒有像山民一樣起早貪黑,反復實踐,進行長時間的經驗累積,就不可能得心應手地實際操作,并且得到豐碩的收成。
根據以往道聽途說的經驗,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挖冬筍應該注意下述幾個要點:首先必須觀察毛竹的長勢。因為毛竹具有周期性生長的特點,隔一年出筍多,中途需要適當的恢復期,有所謂的“大年”、“小年”、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梅花年”之分。挖冬筍當然要選擇“大年”的毛竹,而那種“小年”的竹子,一般情況下是不長筍的。只有那種長勢旺盛、葉色濃綠的毛竹,才能哺育出健壯的竹筍,保證繁衍生息的需要。其次要觀察竹子尾巴所指示的方向。然后循著與竹尾近乎垂直的路徑,找到可能哺育竹筍的主竹鞭,再根據周圍土壤的肥瘦和松軟情況,判斷竹筍生長的大致方位,找到冬筍的確切位置。說起來,竹筍是非常有靈性的東西,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位置,選擇土層比較深厚、土質松軟肥沃、有伸展空間、可以較好地汲取營養的地方生長。三是要細致觀察土壤中的罅隙和裂痕。冬筍在萌發上升的階段,會釋放出強大的力量,拼命地向上擠壓,使周邊的土壤產生放射狀的裂縫,土質也會變得松軟,踩上去有點彈性的感覺。四是當晴天的早晨或者傍晚,在竹林里發現有比較濕潤的地方,多半能準確地找到冬筍。由于冬筍在夜間會蒸發一定的水分,濕氣滲透到地表,形成依稀可辨的痕跡。 五是可以循著暴露到地面兩至三年的老青鞭,挖掘到竹子的主鞭,然后一路跟蹤下去,找到深藏的冬筍。當然,世界上的事情不是絕對的,植物的生長規律千變萬化,挖冬筍不能完全依從死板的規則。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其中還是有規律可循的,畢竟竹筍是竹鞭上的側芽發育而來的,不可能脫離竹鞭而孤立地存在。只要掌握了竹鞭的具體走向,循著竹鞭生長的路徑跟蹤下去,冬筍定然最終被你收入囊中。
今天中午,在大街上遇到幾個賣冬筍的山民,是從前下鄉時認識的老鄉。我們彼此打了一個招呼,站在旁邊寒喧了一會兒,聊起了上述有關冬筍的話題,覺得挺有意思。回家后思忖良久,寫下了上面這一段文字,權當一時的消遣吧。
【冬筍的散文】相關文章:
冬筍散文12-11
最是冬筍巧挖掘抒情散文03-11
挖冬筍01-30
挖冬筍07-10
挖冬筍01-30
挖冬筍的作文11-07
挖冬筍作文范文05-14
金雞仙童和冬筍姑娘05-25
挖冬筍作文500字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