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案設計:散文家談散文
語文教案設計:散文家談散文
教學目標:
1、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文章內容,并說說作者的見解。
2、品讀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和見解。
3、閱讀兩位作家的文學作品,形成專題對他們的作品選擇某個角度賞讀、評析。
4、結合中考散文閱讀的特點,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結合中考散文閱讀的特點,談談初中散文閱讀技巧。
散文在內容上雖然或狀物,或記人,或寫景,但所寫的總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的發現。這種發現不僅是觀察和思索的結果,也是感覺的結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點,一是往往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二是往往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三是往往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閱讀散文時,要善于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散文的閱讀:
1、突出散文的文學性,注重對語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對文章內容、思想感情的領悟。
3、突出散文的藝術性,注重對表達技巧、寫作手法的理解及對藝術特色的理解。
通過對近年來的中考散文閱讀題型的總結,我們可以發現,中考散文閱讀題的考查呈現出細節化的特點, 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詞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2、理解字詞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詞的準確運用。
4、分析關鍵句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5、分析散文的線索及常見的表現手法。
6、分析散文所蘊涵的哲理。
7、分析領會散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8、欣賞文中優美、精辟的語言。
這些考點多以主觀題的形式見諸試題,它們著重考查學生的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普遍性、靈活性、開放性的特點。面對這樣的閱讀題,首要的步驟是對文章進行整體式閱讀,即從整體的角度對材料反復掃讀、領會,從而達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據出題的要求,對材料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細節化分析,在進行分析的同時應聯系全文,充分調動平時的知識積累,調動自身的情感體驗,來展開品析。
二、學生朗讀《白鷺》一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起郭沫若,我們往往會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鳳凰涅槃》、《雷電頌》等作品,這些作品曾強烈地震撼著讀者的心靈,郭老由此而享譽文壇。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樣別具一格,清新雋永,情趣盎然。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詩《白鷺》,看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如畫的美妙境界。
二、品讀課文,分析內容:
1、朗讀課文:
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在聽讀過程中,讓學生想像文中的畫面,在頭腦中形成總體印象,感受白鷺的美。
2、齊讀課文:
要求學生通過誦讀,整體感知內容,理清文章思路,設計了以下問題:
①文章如何起筆,如何收束全文?
本文以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開頭,以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結尾,首尾呼應,以詩作喻寫白鷺的美,內涵比開頭深了一層,強調白鷺是韻在骨子里的詩。
②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描繪白鷺,體現白鷺之美?用簡潔語言勾畫出幾幅有關白鷺的畫面。
作者先通過比較寫了白鷺的形體美(2、3),然后再寫它的尋常之中的美麗。
四幅畫面:白鷺的形象美、白鷺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畫面、白鷺悠然站在小樹的絕頂的畫面、黃昏中低飛的白鷺等四幅圖畫。
③在這些描繪中,哪些是靜態描寫,哪些是動態描寫?
前兩幅是靜態描寫,后面兩幅畫則是先靜中有動,后動中有靜。
3、細讀課文: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品評語言,進而欣賞散文詩的意境,提煉出主題。
①提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之美。
(1)文章采取了哪種修辭方法來描繪白鷺,起到了怎樣的效果?
比喻,作者抒白鷺比作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突出了白鷺的美,說明其容易被人忘卻,因為相對而言,散文詩不如詩那樣容易被人發現。
(2)文章首尾圓合,贊美白鷺,從哪幾個詞語上體現出來,如何理解這幾個詞?
實在、韻在骨子里,實在是對上文描寫的一個總結,即突出了作者的認識和感覺,表現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贊賞;又呼應了開頭,使文章首尾圓合,渾然一體。
韻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發現。
(3)文章選用哪些材料來刻畫白鷺?為什么選擇這些材料?
水墨,為了突出其清淡素雅。本文作者以粗線條的勾勒和大寫意的手法表現白鷺,很多地方都是虛寫的。
(4)全文感情基調為贊美,為何作者又說白鷺不會唱歌?
進一步說明了白鷺是優美而不是鏗鏘,這就使作者心中白鷺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現。
這幾個問題層層推進,由易到難,充分體現分層教學的實施,清晰地而展現對白鷺由外在美的刻畫升華到其內在美的具體過程,感情也進一步推進。
②在品評語言的基礎上,進而領會其優美意境,提煉出文章的主旨
(1)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鷺是一首詩,那么,文章是如何將散文的詩和白鷺形象相融合的?
詩有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意蘊,這跟白鷺相似(略)。
(2)找出能透視全文主旨的句子。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第一個問題難度較大,教師適時點拔,引導學生從散文和詩的特點入手分析,把握散文詩這種文體的特點,從而讓學生體會本文有形無聲卻有情的優美意境及淳美的意蘊,在此基礎上提煉出主旨。在這兩個環節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學會品讀文章的方法。
總之,這篇散文通過對白鷺的贊頌,謳歌了那些因為它常見,而被人忘卻了的美。
4、感悟美點,完成兩個目標:
(1)積累語言:《登徒子好色賦》中的語句轉化和富有詩意及哲理的語句。
(2)學完這篇文章以后,給自己怎樣的啟示?
學生發言,教師適時給予點撥,最后總結:由贊美白鷺美在自然、,進一步聯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無私奉獻的人,同樣具有美的閃光點。
三、總結:
本文的寫作特點:
1、本文以粗線條的勾勒和大寫意的手法表現歌詠的對象。
2、巧用襯托比較的手法。
以白鶴、朱鷺、蒼鷺等比較。
寫白鷺晴天的清晨悠然站在小樹的絕頂,則是以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來襯托。
四、布置作業
學生在課下自選一篇優美的散文,按照本次課所學的閱讀方法進行品評文章的練習。
第三課時
一、導入課文:
我們上一堂課學習了郭沫若的《白鷺》,你對本文有何感悟?
同學們各抒己見。
二、閱讀曉雪的《關于散文〈白鷺〉》,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來欣賞的。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與曉雪的感悟進行比較,看看差別在哪里,然后認真研讀曉雪的文章。
1、請同學們先朗讀全文,邊讀邊理解曉雪是如何來評論這篇文章的。
2、掌握文章的思路。
這篇隨筆式的評論文,作者曉雪一開始表白了自己關于散文的隨意性和多樣性的見解,并在第二段列舉了一些作家的藝術風格,這一方面有力支撐了作者上文提出的觀點,同時也為下文對郭沫若的散文風格作了一個鋪襯。
寫其他作者的不同風格,這是從面的意義上進行比較的,最終他還是要落實到郭沫若這位作家的點上。因此下面就寫了郭沫若散文的風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氣勢磅礴的一面之外,還有柔婉清麗,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歡的,最后落實到《白鷺》上來。
第四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鷺》一文的寫作特點。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極其簡練,感受上則是抒寫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對于具體的描寫白鷺,曉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達,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證明絕妙的描繪所達到的藝術境界了。以此來表達對郭老的贊嘆之情。
五、六兩段引用姚鼐和萊辛的文字,目的在于強化注重閱讀感受的一種閱讀方式。姚鼐主張以陽剛和陰柔來區分文章的風格,引文部分則說明了一種柔婉風格散文的藝術魅力。曉雪引用這段話是為了說明郭沫若的《白鷺》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體現了他柔婉清麗,秀美含蓄的風格,意在告訴讀者要感受這篇文章的魅力和藝術價值,必須用心品味,否則無法發現水面的漣漪和珠玉的光輝,是無法聽出寥廓天際的鴻鵠的鳴叫的。
最后引用萊辛的話和《白鷺》原文,反過來贊美《白鷺》一文,看似輕而易舉,實則頗具匠心。
【語文教案設計:散文家談散文】相關文章:
畫家散文家豐子愷的介紹08-31
高考小談經典散文04-09
高考小談散文04-11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談生命》教案設計05-13
高二議論散文:談意氣09-16
讀朱自清散文《春》--談耕耘與播種05-15
《白鷺》散文教案設計(通用11篇)09-09
《談讀書》語文教學設計11-25
唐宋散文《祭石曼卿文》教案設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