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的風散文范文
上周講的是古代神話,今天上的是先秦文學。講了幾個“子”和幾篇文集。
上古神話講了8節課,以《山海經》、《淮南子》、《搜神記》為主,感覺我們的神話不是很多,說來說去就是那幾個,妖魔鬼怪的傳說和怪異的事情卻很多,從這一點看,我們的祖先和我們一樣,留給我們的是缺少幻想和精神的腦袋。不象歐美,神話幾乎成了體系,最終形成了以經學為思想引導的道德規范。所以,中國人的自我永遠藏在超我之后,一旦時機出現,自我釋放的,也是近乎鬼異的東西,魔鬼式的殘忍,神經式的病態,夢厴式的折磨,中國古代刑法花樣翻新,各種荼毒精神和肉體的酷刑,幾乎都可以在中國找到,如果說想象超群的話,這一點倒當之無愧。這是不是悲哀?!
要說有看頭的,還是三皇五帝時代,黃帝大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中原大地上空,上演了一出史詩式的巨片,拍起電影,肯定比《無極》的空乏要好得多,不知道那些導演們裝出一幅深沉的樣子,好象眼睛穿透了歷史的天空,心懷終極人文關懷,悲天憫人的偽善,囊中稻草的浮躁,到這個時代,不僅不能從有限的神話中汲取營養,又沒有空靈的心智,因此永遠只能是那種小家子氣。
其實,從神話的影子出新的,是先秦時代,我覺得,中國文學與精神發展的高潮有三個時期,一是先秦時期,是俠士古風,思想醇厚,精神高遠,如千年陳釀,辛辣而香淳,博大而厚重;二是五代十國時期,文人士大夫傷今懷古,經濟發展后的文學的奢靡,綺麗,風香,又有著濃厚的人文意味;三是五四時期,中外文化的激蕩,新舊思想的交鋒,各種社會思潮的彼此交織,形成了思想大解放,精神大解放。在這當中,先秦時期是構造民族的骨架,五代時期豐富民族的血肉,五四時期是心靈和肉體的再造。再深入分析,五四并沒有完成的心靈和肉體再造,剛剛興起的手術被復古的浪潮淹沒,歷史倒退中,這次未完成的手術,讓中國人再次陷入了精神的危機,所以,到現在,我們老說中華民族的精魂,中華民族的特點,誰能告訴我,中華民族的特點是什么?精神是什么?沒有。
所以,當市場東漸,自我有釋放的時空,各種陳渣與新塵空前活躍,中國在精神的荒原里,再次全部迷失自己。由此而來,在教學先秦的時候,心情很是復雜。翻開歷史源頭的典冊,一顆一顆璀燦的明珠,銜成了上古的雄風,仿佛可以看到燕趙俠士,易水悲客,市井中有異人,陋巷中藏隱士,盜泉邊有節氣,喈呼中有精神。孔子的經典和端莊,大家風范;老子的清靜和智慧,世外高人;韓非的氣勢和法度,嚴謹有序;墨子的奇技和關愛,術與道的極致;《春秋》的莊嚴,《左傳》的華麗,《尚書》的高貴,四書五經,國別體,語錄體,編年體,幾乎后世的體式。在這里都樂意找到,你說唐詩?詩經305,有多少影子?浪漫抒情?厚重古樸?稚拙高雅?簡約平和?你能說沒有?而現在?在形式大于內涵的時代?在不要內涵和形式的年代,在整體缺失的年代,在喧囂的塵世和浮躁的年代,在顛倒的年代,有誰,有多少,守望精神家園的淡者?
上古文學,不僅是文學,(我說,為什么是文學,是因為文章有學問,學問在哪里,在精神。不管是什么主義還是什么主張,是什么觀念,它總有貫穿的`精神,和自己的行為和心靈聯系在一起。那些沒有精神的人,在當時也是被唾棄的,象蘇秦。秦皇為什么坑儒?劉邦為什么不見儒生見酒徒?也是一種精神表現。)在這之中,文學不單純是表現,更注重的是精神內涵,是精神的表現,是追求內心世界的完美。不管大千世界如何變幻,不管世間如何情移理滅,在心底始終有自己的珍珠!盡管疼痛,盡管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又管它勞什子?你看裸露的人,披發的人,縱歌的人,豬圈里的刨食,河底里的幽魂,夜夜笙歌的錦帛,閃亮的依舊是內在的精神,依舊是亙古不息的精神。這才是文學的筋骨,也是人的筋骨,也是社會的筋骨,是人之所以留戀世界的根本。
上古的精神如裂帛,如龍吟,如疾風馳荒原,如利劍破長空,如鷹隼掠經草,如猛虎嘯密林,如夜空的深邃,如海洋的廣博,如大地的厚重,如高山的偉岸。深夜茂密的夜空,繁星閃爍,那閃爍的星星,就是身體里思想,就是肉體里的靈魂,就是深藏的持久的入骨的蝕心的,愛!
突然想起,很多年前,說:夢見你一襲長衫,站在齊膝的荒草里,煢煢孑立……那是誰?誰,依舊在守望?!
上古的風從血液里轟轟流過!
【上古的風散文】相關文章:
淮上古鎮往流集的散文05-15
描寫風的散文《風的韻律》06-04
等風來的散文03-16
疼·風的散文06-06
散文:故鄉的風06-05
《風的穿梭》散文06-05
就風-經典散文欣賞04-16
《流浪的風》散文06-03
《等風》散文閱讀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