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兄為父的優秀散文
鄉下有這樣一種習俗:家中的長子夭折,其次子的兒子會過契給死去伯父。如此一來,次子的兒子就稱死去的伯父為“父親”,而自己的父親就變成叔父,這是不是跟儒家所提倡的“長兄為父”有關呢?中國的封建時代,長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僅次于父或祖父。但長子所承擔的家庭責任也較重,如父母歿后,長子在殯喪儀式中占主要地位,即使來到現代,家中的長子如果過遲結婚,都會被父母及社會上的人看作是一種不孝的行為。亦是因此,凡屬長子的都比較務實,次子則較為散淡。但現今因計劃生育的作用,“長兄為父”的意義將逐漸消失,社會必然會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溺愛孩子的現象較為普遍,但孩子在家庭中缺少同齡人來溝通,會更感孤獨,而在經濟愈加發展的情況下,家長在工作崗位方面的競爭愈劇,工作壓力愈大,脾氣也愈加暴躁,對孩子的期望也愈高,結果以拔苗助長的方式來實現望子成龍計劃,家長與孩子之間更難溝通,且時間也少,這令到孩子缺乏家庭溫暖,自立的要求愈早,但溺愛會使孩子的自立能力愈差。這導致不少孩子長大后會對家庭冷漠,心靈脆弱,對現實更感彷徨。而家長與孩子之間產生的矛盾,會導致有關兒童用品的行業昌盛(家長對兒童的討好造成的),兒童教育也越來越重要,所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兒童教育問題將成為社會焦點。
“長兄為父”會產生尊卑之分,但“長兄”的意義逐漸消失,尊卑之分不明顯,“禮儀之邦”受到沖擊,傳統與現代分裂嚴重,經典與現代的分化會越來越明顯,現時提倡的'保護文化遺產的口號就是最好的證明。故而解決傳統與現代的分裂將成為社會科學的主要方向,心理學也因此而成為熱門課題。
男方落戶女方增多,兩性的意識形態的差距減小,男性與女性在家庭與社會的競爭加劇。社會福利改善,不少人免去后顧之憂,再出于對家庭的恐懼與兩性差距減小,個人喜歡標新立異,選擇獨身的人將增多,人口出生率也降低。
雖然老齡人口增多現象存在,但科技進步,導致產品成本降低,物價上漲幅度小,而勞動人口減少,令到人平收入大大提高,故老齡人口增多現象不足為慮。況且,人是會死的。
【長兄為父的優秀散文】相關文章:
優秀散文:散文的靈魂06-09
優秀的散文12-04
優秀抒情散文:散文05-30
蠟燭優秀散文11-28
錯愛優秀散文01-12
飄優秀散文01-12
優秀唯美散文03-09
醒來優秀散文05-26
漂泊優秀散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