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散文:戶外半日游
羅場,川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寧靜閑淡。這里出了一代文豪陽翰生,有平緩的宋江河潺潺流過,沿河兩邊僰人巖畫隱約可現,青松翠竹綿綿不絕,放眼皆是摩肩接踵的靈秀丘陵,丘陵上覆蓋了滿坡滿坡碧綠的桑樹,陽光下的桑葉微微透明。慢慢感受,你會覺得小鎮倒也有些詩情畫意。土特產是羊田粉條和羅場蠶繭。
夜宿羅場,窗外就是青翠婆娑的綠樹,耳邊有宋江河淙淙的水流聲。5月夜晚的空氣里,彌漫著醇厚的芬芳,夜晚安然寧靜,早早入睡,夢鄉甜蜜。
天光放白,有薄霧從河里升騰,飄飄悠悠,幾縷霧從窗外蕩進屋子,好清涼!睜開雙眼拉開窗簾,看得見霧氣氤氳的宋江河,沿岸翠色倒影濕潤迷蒙,竹林里小鳥嘰嘰喳喳似乎在在商量一日之計,興奮起來,從東跳到西從高飛到低,他們盡情歌唱玩耍,把沿河的竹林理所當然當成鳥兒們的天地。在陽臺上望出去,幾株肥大的芭蕉靜立墻頭,似乎也正在欣賞早晨的鳥曲。陽臺上米蘭發出淡淡的馨香,這光、這影、這香、這情、這景,融為一體,讓我一下感動于平淡穩定生活的珍貴,這些平時熟視無睹的簡單東西,因為擁有而多少次毫不珍惜啊?
去河邊草壩轉一圈,彎腰踢腿扭幾扭,算是做早操。在羅場,到河邊鍛煉,也算是一種別有風味的享受了。
在這樣晴朗的五月,沿河做一次戶外徒步,豈不快哉?
起點就是羅場大橋,沿岸而行,河兩岸是茂林修竹。右岸的碧玉走廊名不虛傳,一色青青翠翠如碧玉,倒影在清澈見底的河水里,處處是畫,于是,你也成了畫中人了。僰人巖畫就集中在這段“走廊”里,鎮里集資修了一條供行人參觀的小小水泥路,象一根細細的腰帶蜿蜒在宋江河邊。神秘的僰祖先人們是如何把棺木懸于峭壁之上,眾說紛紜,因為無一確切說法,至今還是迷,“走廊”邊的巖石上,隨處可見雅人騷客題名留詩,大都是盛贊美景感嘆僰人文化的'神奇,那些僰祖豐收圖、狩獵場面、圖騰、娛樂圖等,確實栩栩如生象形會意,這個匆匆來過又突然消逝的民族,怎不讓人充滿好奇和遐想呢?走累了,你可以到仙寓洞一歇。一大片巖石高高地突兀而出,天然形成了遮風避雨的屋頂,下面便是寬寬敞敞的長方形巖洞,有200來個平方米,可以容納十來張茶桌。不過,仙寓洞被鎮上虔信的男女塑了五顏六色的觀音大士、送子娘娘、關公、趙云、如來佛祖等神仙,占據了洞窟的一半地方,成了名副其實的“仙寓”了。每當游人路過,守護人就熱情招呼喝茶、請坐,我們趁機在這個美妙仙寓里體會了一下作神仙的感覺,雖然菩薩們端坐神龕,我們是坐竹椅,手持一杯香茗,閑扯把子,背后的香火淡煙繚繞,木魚聲聲,前面可無遮無攔欣賞洞外萬桿修竹、沐洗河風,感覺還真是不一般。
過了碧玉走廊,就看見河岸邊時時一小片間或一大片平坦的草壩。厚厚的綠色小草象一床草毯,這里那里點綴著或稀疏或密集叫不出名兒的小白花、紫花、黃花、藍花,黃荊樹叢在太陽照射下發出特有的木香,蝴蝶自由翻飛、蜜蜂嗡嗡起舞,小鳥伴奏,和風輕拂衣裾,陽光輕柔撫摸,你會在這如詩如畫的大自然中,陶醉在自以為的飄逸灑脫中。看,河對面草壩里咋開了那么多大白花花?再看,原來是放鵝的農人,把百十只鵝趕到河灣來放養,鵝們許是在河里捉魚蝦捉乏了,到河壩曬太陽來著。走進一片竹林,尖細形的斑竹葉積了厚厚一層,腳踩上去,發出悉悉索索的響,望望頭上,密林森然,根本望不見高高的竹稍,陽光只穿透進幾縷來,便想起“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之景。曲曲彎彎的茂竹林并不顯長,視野一下子又開闊了,一片金燦燦的麥田又展現眼前。宋江河就在田埂下嘩嘩流淌。這時節正是割麥季,累累麥穗壓得麥稈彎腰低頭,農民們正忙著收割。農忙時節,收割與栽種同時進行,抓得很緊的農民已經把抽水機和皮管搬到宋江河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怦怦啪啪,發動機運轉起來。清亮的河水被抽到半山上干渴的土地里,蓄上水就可以栽秧了。栽秧→施肥→生長→結穗→打谷→磨米,五谷雜糧,生存之源,就這么脈絡清晰突顯在你面前。我明白了為什么說長江黃河是母親,江河就是大地的血脈,每一條江河都是母親甘甜的乳汁啊!私下里,我還對剛才看見的那些在烈日下汗流浹背的農民,有一種憫而哀之心,認為他們也是迫不得已,不能在優越條件下坐享其成,只能在這土地頭來辛苦刨食。但是,今天我看見的勞動者,雖然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臉上卻掛著笑意,滿不在乎擦汗。看到他們利索輕快勞動的身影,我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膚淺和輕薄。勞動,是用一顆熱情的心,用一種感恩的情去作,在這美麗的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勞動,何尚不是一種快樂、一門藝術、一份滿足呢?以局外人的眼光去猜測別人、以自以為然的心理去評判別人,往往有點可笑和不客觀。
【精美散文:戶外半日游】相關文章:
戶外半日游散文04-21
寫戶外半日游散文05-12
山間半日游散文03-19
逍遙津半日游散文05-25
平頂山半日游的散文05-07
精美散文:記游北海06-02
外出半日游05-28
金沙半日游05-09
公園半日游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