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想家的散文范文
家對社會來說就象一個細胞,但對一個人來講家就是全部。不論是窮是富,不論是官是民,不論國內國外,人生最最親切的莫過于家。人如此,其它生命也然。
說起家,我們老朱家更是有特殊的感情。老朱家大名鼎鼎的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章,以及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先后在南京、北京建立兩座皇宮,據史料記載其中原因就是經高人指點,朱姓當皇帝要想千秋萬代、江山永固就必須多搭“豬窩”。這事信不信由你,可是朱家子子孫孫后來的確在這兩處“豬窩”里一住就是三百多年。一直到現在,北京的紫禁城還是老朱家留下的皇家房地產,要論中國升值最大的地產非它莫屬。前不久,美國的白宮估價不足20億美元,這紫禁城現在的價格雖沒有人估算,但是給多少錢恐怕也沒有人敢賣、敢買,說它是無價之寶絕對不打別。
話說回來,家其實就是窩,家就是巢,家就是吃喝睡覺的大本營。說到底,家就是歸屬地。當然,地域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受教育的不同,每個人對家的思念、眷戀、依賴和認同感也不大相同。遠的不講,就現在社會條件下,南方人尤其男人們由于土地稀缺,剛長成人就要拋家離土到外面闖蕩,有的甚至終年在外游蕩一生。北方的游牧民族更是四處遷徙,居無定所。也有極少數人對家或者對家庭中的某某有切膚之痛,家就成了傷心地,成了不歸路。但是,中華民族受儒家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絕大多數人對家的感受、對家的思念應該說是“英雄所見略同”,所以每縫節日,特別是每年春節就會出現幾億人大流動的壯觀場面。
“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這多句話含概了家的號召力和中國式的道德觀。女人、孩子和狗是一副以家為主場景的中國畫,是家的縮寫符號。那么,男人都干什么去了?答案很簡單,要么去種地了,要么去工作了。其實,男人都是賤骨頭,在家想出去,出去了又想家。
說到想家,就不能不說自己平生第一次對家哪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糾結感覺。大該是十二、三歲那年,上中學了要離家駐校。其實學校離家也就五公里不到,由于中學課程多,還有夜自習課程,再加上當時大部分家庭還沒有自行車。公交和校車更是根本就沒有的`事。所以,中學就必須駐校學習。說老實話,小時候的天真和對新生事物的渴望一點都不比現在的孩子們差,所以開始時對駐校打心眼里激動和期盼。開學那天,扛著家里準備好的鋪蓋卷,拿著少得不能再少的學習用品,滿臉透著高興就和同學們一起去中學報到。臨出門,媽說:在外邊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星期天放學回家換身干凈衣服,都大孩子了別讓人笑話,臟衣服帶回家洗。吃過食堂飯的媽還特意傳授經驗“得罪炊事員吃飯少一勺,得罪司務長吃飯少一倆”。新生報到,白天一直都在忙著填表格建檔案,看教室,排座位,換飯票,搞衛生。然后是校長開大會,班主任開班會,選班長、選班委、選組長,選課代表。一整天都在忙碌。
中午第一次吃了學生食堂的飯,大鍋飯和家里的飯菜味道、那感覺完全不一樣,排隊買飯,群居生活,眼下的一切都是第一次。下午開完班會,開始到宿舍收拾床鋪。普通中學條件不好,住宿是大通鋪,一個班有兩三個男生宿舍,每個宿舍住十幾個人。一個人不到一米寬的地方,家里帶來的褥子要折三折才能鋪下,不然就侵占別人的地盤。一個宿舍只有個把同學認識,其它都是新面孔、陌生人。世界上最好溝通的當數孩子,半大的孩子拉東扯西,你幫我,我幫你,半天功夫就混成了熟人。吃罷晚飯,亢奮了一天的神經突然安靜下來,默生感頓時沖擊著稚嫩的心靈,想家的感覺剎那間被慢慢變暗的夜幕籠罩。一時間,所有的新鮮、興奮、激動、熱鬧全都見他媽鬼去了。抬頭看看其他同學,整個宿舍還像滾開的鍋,說笑聲,打鬧聲混成一片。一個人默默走出宿舍,站在白天吃飯座過的毛白楊樹底下那冰冷的石桌旁,糾心的感覺更加強烈。
胸口處好像有幾只手在不停的揉搓、壓迫、搖拽,五臟六腑好像在纏繞、在撕裂、在煎熬。雖然沒有疼痛,但是讓人癱軟、無力、混亂和難過。欲哭無淚,欲罷不能。夜色里偶爾從身旁經過一個打水的男生或女生,更加勾起家里樸素生活的思念。瞬間也閃了一下回家的念頭,走回去也就半個鐘頭。可是,回去干什么呢?
想家,想家里什么也說不清楚。第一次這么想家,第一次經歷這種難過的滋味,沒有人述說,說也說不清楚。回到宿舍,蒙頭蓋腦鉆進自己第一次在家以外的被窩,久久不能入睡。睡著了就開始做夢,夢里全是家里的事,本家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伯伯又發酒瘋和爺爺奶奶吵架,氣的爺爺把煙袋甩了,奶奶痛罵他酒瘋子遭報應“牢眼拉你”。又夢見我和哥哥在家睡覺又尿床了,媽兇巴巴地指著我們倆:“一會太陽出來頭頂著曬干,十來歲了還尿床,沒人給你們拆洗被褥”。還夢見家里來了親戚吃餃子,要等親戚吃好才輪到孩子們吃,餓的我跑到床上包著被子哭。日思夢想的家在夢境中卻是仇恨、是訓斥、是饑餓,難道是要奉勸我別太癡情,別太兒女長嗎?一陣吵鬧聲把我從夢中驚醒,趕緊伸手在身子下面摸了一把,還好沒有尿床。一覺醒來,昨天壞到極點的心情也隨著新一天的來到變好了很多。第一次刻骨銘心的相家就這樣成為永久的記憶。
這感覺,半輩子了僅此一次,刻骨銘心。上學,離別。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從這一天才算真正開始。
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又有了自己孩子。那年,孩子也長大了,孩子也要去外面讀書學習。從小學到初中,再到上高中,這孩子一天都沒有離開過家里。可是,這次一去就幾千里,坐飛機還要幾個小時。我和他媽送到機場,辦理行李托運,辦理登機牌確任,洋話叫“切克in”。這些都辦好,到安全檢查口送行的人就不讓進了,只能揮手說一路平安,到了打電話發短信。他媽當著面就哭成淚人,提前說好了不要當著孩子哭等于白說。看著孩子不高大的身影和幼稚的舉動,想想今后要一個人在外面過日子,扭過臉,我那不爭氣的眼淚也成串成串滴落下來。當孩子的身影完全消失在機場通道的轉彎處的時候,當媽的已經哭出了聲音。身后就是一家美國鬼子開的星巴克,要了兩瓶水,抓了一大把店里的紙巾,找個位子座下來,也想不出來更好的安慰的話,干脆就好好哭吧。我不知道孩子有沒有我當年的感覺,心里想就是有也不會一樣吧!
孩子出門快一年了一直沒有回過家,他媽每周六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等著和孩子視頻,他們聊累了就換我。每次視頻,我都不愿問及孩子有沒有想家的話題,因為那是我曾經刻骨銘心的痛。我也不愿意在電腦上看見自己被攝像頭照得變形的臉,所以每一次我都是例行說完要說的話趕緊走人:好好學習,打工掙錢,注意身體,注意安全。
過去的三口之家,現在多半是三人三地。倆個人的時候,他媽和我說過最多的話就是你想不想孩子。可是,我關心的還是這孩子到底想家沒有!只是至今還沒有得到求證。
【想家的散文】相關文章:
想家的時候散文03-10
散文:想家的時候03-10
想家的滋味散文12-28
想家的感覺的散文02-15
想家了奶奶散文12-05
想家的時候-散文03-24
想家的時候的情感散文03-10
想家的時候傷感散文12-31
想家了抒情散文01-16
想家散文三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