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靜水流深
文章開篇第一段:“水一旦流深,就會發不出聲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會顯得淡薄。”讓我想起童年時候居住家鄉時,家門前有一條小河,夜深人靜的時候,叮咚聲像美妙的旋律聲聲入耳。而每當雨季到來,連續多日的大雨傾盆,導致水位上漲,一旦流深時,晚上便再也聽不見那熟悉的聲音了。憶起此處,便對這句話,有了感同深受的體會。人的感情何嘗不是如此,見面左擁右抱,親熱無比的,想來定是那些新結交的朋友,而一旦感情濃厚且穩固時,便少了許多的客套,見面一笑一點頭,對于彼此已然足夠,那些未盡之言已了然于胸。
細讀這句:“我不覺得那些呼朋引伴,身邊始終有大堆人圍繞的社交動物,內心深處會沒有寂寞。真實而深厚的感情絕對不會有一個熱鬧的表相。”是呀,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注重于形式,而最后將流于形式,而非真誠,那么一定也僅僅只是一個“熱鬧的表相”,而非真實的情誼。真誠的情意,不需要熱鬧的假象,客套只是初識的人一種交際的手段,對于熟知的知已,倒顯多余而虛假了。我們內心的寂寞,并不因外在的熱鬧而減弱,一個人內心充實與否,永遠與外在的'呼朋喚友,招風引雨無關,而應與自己有關,心的寧和、淡然、充實、不亢不卑、不為物喜,不以已悲。
年幼的時候,輕易就能夠與人稱兄道弟,義結金蘭,仿佛友情從來是一份唾手可得的情感,朋友之間也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而“越是年長,越難得到朋友。因為你很難再愿意去屈就和妥協別人。”是的,隨著年紀的增長,似乎可憐的自尊成了最后的籌碼,我們可以“熱鬧地群聚著喝酒吃飯,高談闊論”,在飯桌上的,不再一定是親密無間的好友,不再是風雨同舟的家人。輕易的群聚,輕易的談天論地,輕易的交付時間,哪怕最后大家的關系“不了了之,彼此心里也沒有絲毫留戀”,因為“只要不談感情,就很干脆。”不談情感,了斷起來便干脆利落。為人處事,往往糾結于情與愛。那些未曾走進心里的人,丟棄起來,也會毫不費勁。
安妮寶貝說:“素來不喜混任何圈子,因自覺缺乏場面功夫,只愿意用真實性情與人交往。從不恭維也不詆毀。以此心才是公正清潔的。”愛極了這句話,試想如果一個人混跡于各種圈子,便少不了要做場面功夫,而這些場面功夫,不僅會讓人學會虛假以對,更讓人變得浮華虛榮。欣賞安妮用真性情示人,不隨意恭維也不詆毀,這樣淡定、從容、坦然的心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領悟與學習,唯有如此,我們的“心才是公正清潔的”。不讓自己輕易混跡任何圈子,無論做人還是處事,發揮自己的本真吧,凡出于本真的作為,哪怕有失誤,也最終會得到別人的諒解與支持。
“善良的人就像花香,需要仔細體會,并且可以長久回味。”仿佛聽見花開的聲音,陣陣花香迷漫開來,沁人心脾。一直一直相信善良的人就像花香,靜下來的時候,慢慢品讀、仔細體會,會讓人感動于那些細小的善舉,猶如一朵花開所舒展的美麗。善良,是一個令人心動的詞,總與美麗、與慈悲有關。如若一個人聰明而不善良,這應是多么猥瑣的人呀!善良的人,應是美麗的、陽光的、令人崇敬的,可以讓我們長久回味,感激不盡的。
想來對于情感,安妮也是有過疑問和迷茫的,她的那句:“在習慣一次性消費的時代,人的感情是否也能堅韌到足夠支撐多次的短暫消費。”對于人的感情是不是足夠堅韌、足夠執念,有了一定的質疑。突然地,為這句話心痛,是呀,在這個感情速成的年代,是不是我們速戰速決的感情,也能夠經得起細水長流的平淡呢?也許會吧,畢竟人的感情如此豐富,如此剛烈,又如此執念!
“醉笑陪君三千場,不訴離殤。”很心動的一句話,也許“人與人之間的這份鄭重而留戀的對待,也許已經是奢侈的事,但值得追尋。”是的,我們享受相聚一堂的歡聲笑語,鐘情共觀日出日落的浪漫貼心,喜歡不離不棄的忠貞堅定,可是人生無不散之宴席,聚散離合終有時。如若終有離別,那么不如“重逢之際,與君醉笑三千場,不訴離殤”,這不僅是一種豁達,更是一種坦城。
讀《流深》,讓我的心也在經歷一次文字的洗禮,洗去浮燥、洗去虛偽、洗去憂慮、洗去塵埃,在這個平淡如常的夜里,還原最初的真實,執一份晶瑩剔透、純潔無暇的心靈,靜坐一隅,慢慢梳理所經歷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讓微笑漸漸回蕩在唇角,苦澀隱沒在笑容背后,還自己一份從容、淡然、寧和的心境。
【抒情散文-靜水流深】相關文章:
靜水流深抒情散文03-11
靜水流深11-09
靜水流深12-26
靜水流深日志04-17
靜水流深優美散文12-07
靜水流深·夢尋君05-04
靜水流深散文隨筆04-26
時光處,靜水流深散文04-13
靜水流深的散文隨筆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