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閱讀《閑說書事》
閑說書事
我不買東西很少逛商場,休閑的時候,我喜歡逛書店。我記不清自己是從什么時候喜歡逛書店的。很多年前沒錢買書,我在書店看書或者借書。我看書沒有具體的目標。一般都是隨意的拿起一本書,看了內容提要之后,才決定閱讀或者借讀。
我更記不清自己從什么時候陸續買回家很多書。它們跟著我到大連,又從大連到江南,又從江南到大連。這來來回回的運費也夠我買很多新書了。我看書很雜,涉及的面很廣。給女兒買的一套《安徒生童話故事》,我卻比女兒還喜歡看。《圣經故事》我也細心的閱讀琢磨過,但我不信教,我信佛。而且我特別喜歡彌勒佛“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戴爾、卡耐基的書我收藏了一個系列。為了求得一種迅速而實用的效果,卡耐基發展了一種特殊的訓練方法——一種演講術、推銷術、人類關系及實用心理學的驚人的混合。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與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教授認為,普通人只開發了蘊藏于自己體內的十分之一的能力。卡耐基因為幫助職業男女開發他們蘊藏著的才能,在成人教育中創造了一種最重要的運動。我最喜歡戴爾、卡耐基克服人性的盲點這本書,有效溝通的藝術。閱讀卡耐基的書對我來說是一種指引,是我讀過的書之中最有價值的書。
我特別喜歡看散文。當然也看外國名著。《雪國》是日本文學大師川端康成所寫,川端康成在藝術技巧上有很高的造詣。他把佛典看成“世界最大的文學”,并從日本古典文學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他還積極學習西方各流派的創作方法,特別重視喬伊斯的意識流行佛絡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川端康成曾說過:“我們的文學隨西方文學潮流而動,但日本文學傳統卻是潛藏的看不見的河東。”他很注意把學習西方與繼承傳統有機結合起來,發展成為自己獨特的風格。
幻想的感覺、幽情的哀傷、玄妙的余韻,這種日本傳統美的文學特色,完全融合在他的作品之中。他的小說的另一特色就是重視表現人物的內心感情,而不過多刻畫人物的外形和行為。沒有離奇的情節,卻富有詩的韻味。川端康成曾長期擔任日本筆會會長,并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1961年獲日本政府頒發的文化勛章。
1968年,川端康成由于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精神的物質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繼泰戈爾之后第二位獲此殊榮的東方作家。1972年4月12日,73歲高齡的川端康成口含煤氣管自殺身亡。我想也許極度高昂的充滿了張力的精神生活使川端康成在終于無法承受的時候,毀于一旦。那么,寫作下去堅持下去,又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什么好處呢?
人本身有一種寫作狂,但人們瘋狂并不是因為這個。寫作像風一樣吹過來,**裸的,它是墨水,是筆頭的東西,它和生活的其他東西不一樣,僅此而已,除了生活之外。無論作家所寫的文字多么熱鬧,多么氣勢磅礴。寫書人永遠應該與周圍的人分離。這是孤獨。作者的孤獨,作品的孤獨。
我經常去大連一家非常大的新華書店。買書我只去那里。有時買二三本。最多的時候買了十幾本。一個古詩詞寫得非常好的小女孩教我古體詩。她說學古詩很好學很簡單。我一點也不懂詩,跟她學習了幾天。還是滿頭霧水。沒辦法去書店買相關的書來學習吧!這一買就是十幾本。我偶爾喜歡寫做夢的文字,它與我的現實生活和生活經歷完全脫離。有一段時間我想放棄寫這類文字。
當我從書店買回這本《絲之謎》的書完全改變了我的想法。絲之謎的作者鷗大旭是東南亞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出生于中國臺灣。父母馬來西亞籍華人。兩歲時隨父母回到馬來西亞。18歲時遠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后在倫敦開始了“循規蹈矩”的律師生涯。然而對文字創作的**使他毅然放棄了待遇豐厚的律師職業,全心投入寫作,并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榮獲蕙特布萊德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絲之謎》是鷗大旭的第一部英文小說。英國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以大約750萬的高價買下小說版權。出版后迅速攀上英美暢銷書榜,并被譯為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伴隨著這本書在全球暢銷的屢創佳績和在各大文學獎項上的不俗表現,鷗大旭被譽為“將馬來西亞畫上世界文學版圖的第一人”。
小說的第一頁是雪萊的一首詩。有一個字常被人濫用,我不想再濫用它;有一種感情被看重,你豈能再輕視它?有一種希望太絕望,慎重也無法壓碎;只求憐憫起自你心上,對我就萬分珍貴。我怎么琢磨這首詩的內涵,都會感覺這書里的文字將會與眾不同。
引言部分以“和諧絲莊”是父親在1942年買入的.店鋪的名字,用來掩蓋他的非法經營。近四十年來,和諧絲莊一直是本地最臭名遠揚的建筑。如今它空落沉寂,布滿了灰塵。死亡徹底而永遠地抹去了所有生命存在過的痕跡和回憶。這話是父親以前對我講的,我想這是他說過的唯一一句實話。
作者始終以第一人稱我來講述發生在“和諧絲莊”周圍的人和事。文字絲絲入扣,讀來讓人欲罷不能。好的文字確實是充滿魔力的。讀到最后我一直以為這是作者的自傳。但鷗大旭在后記一章里闡明。首先,我從不擅長在小說中使用自傳性材料,因為這樣的材料太私人化,很難駕馭,而且很受限制。必須忠實于真實生活的東西我不喜歡,我喜歡創作的過程,能夠憑空創造出故事來使我感到興奮。這部小說就完全是一部想象出來的作品,和我或者我的家人沒有任何關系。
“我一直都熱愛與周圍情境不合的東西:老**姑媽家客廳里的現代派畫作,馬來西亞廚房里的奶油甜酥餅——這些小玩意兒一旦離開了原本的地方,就會變得引人注目,人們對它們也不再那么熟視無睹了。這也是我創作《絲之謎》的原因。”《絲之謎》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我認為是很有收藏價值的書
【散文閱讀《閑說書事》】相關文章:
小窗閑月散文閱讀06-06
說書戲子散文12-29
閑的麻煩散文01-16
閑茶散文04-24
閑閑記事游記散文隨筆12-14
小鎮閑韻散文03-22
閑言雞肋散文03-29
閑說關系散文03-24
閑言細語散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