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散文的寫法及例文
同學們作文存在問題:
1、只“記”沒“游”(沒有游蹤線索)。(寇祎瑋、韓佳文、陳盼望等)
2、把游記散文寫成了介紹性的說明文——純粹的介紹,沒有描寫看到的景和物。(張藝鑫)
3、即使作文有景物描寫,但也不抓住特點寫,隨心所欲,毫無層次的隨便寫。(鳳玉欣等)
4、已經概括了看到的景物特點,但具體的內容和特點不相符甚至毫不相關聯。
5、不記瀏覽的心情,純寫景沒感情——沒有融情于景,讀起來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那么,我們如何寫好游記散文呢?
一、游記游記,首先是“游”。怎么游?
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換景法。移步換景,就是游蹤的變化和景物的轉換為序,從不同的立足點描寫景物的寫法。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描寫景物,可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但寫作時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游蹤線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點的變化交待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讀者抓住作者的游蹤,從而領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蹤的變化與景物的轉換必須一致,即邊走
邊看,邊看邊想,邊想邊記,有條不紊地抒觀察到的景物描繪出來。當然,我們也可以先對景點的特點作總的介紹,然后再分別來寫,由總到分來寫。
二、怎么記呢?
記心情啊,記美景啊,通過寫美景來反映好心情來。這里介紹一種寫景抒情的好方法——融情于景。
你知道何謂“融情于景”嗎?就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獨有的心境。文中的景物是思想感情的載體,是為抒發主觀感受服務的,即“一切景語皆情語”。
你想知道如何“融情于景”嗎?為傾注感情使景物傳達真情,可在對自己所熱愛的景物進行描繪時,要極言其美,如“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文字充分表現了作者對“春花”的無限鐘愛之情,令人讀之心潮澎湃。可運用修辭使景物充滿靈性,如朱自清的《綠》中,把“平鋪著的、厚積著的綠”比作“少婦拖著的裙幅”,比作“雞蛋清”,比作“溫潤的碧玉”,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豐富“綠”這一形象,這些生動的比喻,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增添了游記散文的詩意。可運用生動的詞語使景物活潑生動起來,如“鳴蟬在樹時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長吟”、“伏”、“竄”這些動詞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動物們的情態。
三、例文
太湖山游記
太湖山是國家森林公園,離我們的學校有十多里遠。它那秀麗的景色在十來開外也充滿了神奇(概括特點),雨后的云朵綴著夢幻,百看不厭。曾大膽想過,獨自去登太湖山峰,觀竹林美景,涉叮咚泉水,拍下一張張彩色多姿的畫面,留下一串串輕松的腳印。今天,夢想變成現實,我如愿以償了。[精到的語言總寫出太湖山的景色特征,為下文蓄勢。]
來到山腳,望著巍峨的太湖山,我突然想大叫一聲:“我來了!”但我始終沒有喊出口,因為我怕打破這山間的寧靜。一步步的攀登,我終于登上半山腰的涼亭里。沿途,我看見許多人在貪婪地拍著照,[貶詞褒用,襯托出太湖山景色迷人的特點。]好像要把太湖山美麗的景一個不留的留在腦海中。我環顧四周,這才注意到,青翠的竹子點綴著一片寂靜之境,幼小的竹筍躍動著生機與活力。美麗的鳥兒伴隨著泉水有節奏的唱著歌,仿佛它們是一隊組合,一隊完美的組合。[寂靜的山林,有了動態的'鳥與泉水的加入,妙趣橫生,生機勃發。]捧著清澈的泉水,我出了神,好久沒有看到過如此清澈的泉水了。泉水香甜可口,喝過后,嘴里好像依然有泉水的清香。歇了不久,我們繼續向山頂挺進。山峰似乎永遠走不完,依
然是那么長,但是我堅信我能到達我心中的望江亭。[賞景也是心情愉悅的過程,也是心靈啟迪的過程。]來到寺廟的一個許愿池里,只見一些人向池里投擲硬幣,也許他們想得到祝福吧。山頂不知不覺的出現在眼前,望江亭也那么真實。從亭上俯視,一切都那么小,那么美麗。“一覽眾山小”的快感讓人忘記了疲憊與煩惱,忽有飄飄欲仙之感。
懷著戀戀不舍之情走出太湖山的懷抱,回望著那一抹云彩,那一片青翠,我的心靈仍沉浸在美景之中??[化用古詩常用的結尾的方式,余音繞梁。]
簡評:
1.移步換景來布局。全文通過“來到山腳”“一步步的攀登”“我們繼續向山頂挺進”等詞句,使文章結構井然有序。
2.融真情于景物。為了將太湖山的秀美景色描寫出來,為了表達對太湖山的熱愛之情,作者將近景與遠景、動與靜相結合,將立體的太湖山展現在世人眼中。同時,作者還將心情投射到景色之中,景色描寫之中傳達著深情。
【游記散文的寫法及】相關文章:
求游記的寫法啊12-15
談談散文的寫法技巧06-08
描寫法國的散文11-20
游記的寫法和格式是什么?12-31
游記散文《泰山游記》05-27
游記散文:陽朔游記05-27
游記散文02-07
小學散文的5種寫法06-01
游記散文:川滇游記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