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優秀散文:北嶺夜半讀秋

時間:2021-04-10 17:55:31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優秀散文:北嶺夜半讀秋

  一本淺藍色封面的書,在我的書柜里珍藏了好多年。那本紙張已發黃,封面設計和印刷很普通,書中還有很多繁體字的書,是一九六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秋》,看到她,就讓我想起一段難忘的往事,她雖然已存留在歲月的那端,卻永遠那般清晰、那樣令人刻骨銘心,讓人不能忘記……

優秀散文:北嶺夜半讀秋

  那本書,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只有經歷了那個年代的人,才會對那些曾經伴隨著自己度過了寂寞無聊的歲月,早已破舊發黃的“書”有著特殊的感情,才會更加感慨現在的新書太多,覺得無所適從。回首往事,不知道該不該留戀那個沒有電視、沒有互聯網、沒有歌廳、沒有舞場、沒有卡拉OK……的年代。那個年代雖然書很少,而且很多書都成了****;可是,每當碰到一本書時,大家都爭相求借,如饑似渴地閱讀,那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是何等的感人!

  我時常感謝命運的垂青,讓我在那個無書可讀的年代能與書結緣,找到一個偷偷讀書的機會,擁有一份讀書的恬淡。

  那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陽光漸漸地暖和起來,人們習慣地脫去厚厚的冬裝,于是一年最忙的時候開始了。這樣的時節,也是我們軍人最忙的時候,一年的軍訓也就由此時拉開了序幕。那年,我們的軍訓地選在“北嶺師范學校”。“北嶺”是一個鄉村,地處前山至拱北的中間位置,是個交通方便,風景秀麗,鳥語花香的地方。雖是鄉村,但與內地的單家獨院或三、五戶人家的小村落大不相同。那里,少說也有近百戶人家,房屋按街道形式修建,一些古老的建筑摻雜在其中,既有現代風格,又有古樸神韻;一所師范學校,就座落在這個有著鄉土氣息,又具有小鎮功能的地方,顯得素雅而安靜。

  初到北嶺覺得很欣喜。清晨踏著晨曦出操,聞著炊煙就餐,于是,一天的訓練就開始了。傍晚和假日同戰友到田間、山頭或大街小巷去散步,既可以欣賞田園風光,參觀菜農的菜地;又可以看夕陽西下,觀天邊晚霞,還能聽牧童的歌聲和驅趕暮歸老牛的吆喝聲。偶爾在田間地頭或村頭小巷碰上村民,他們會熱忱地向你打招呼,我們也用半生不熟的“白話”與其攀談,覺得格外親切。

  當時,我和另一個戰友任教員,輪流上課,半天工作半天閑。那時,所有的人世浮華,都在思緒之外,只剩下一個簡單而透明的自己,沒有過多的企盼和追求,沒有課程的時候就覺得格外無聊和寂寞;于是,師院前的那段石板路就成了我排遺寂寞的.場所,石板路旁邊的那條小溪就成了我打發時光的去處。小溪不寬,和故鄉村前的小溪一樣,清澈見底,溪水旁長滿了低矮的灌木。只是晴得久了,故鄉的小溪便會瘦得露出滿是小石子的溪底。而這里多雨,清澈的溪水常年不停歇的流淌著,干干凈凈的。我常常會在小溪邊一呆就是一、兩個小時,看小魚兒在水中追逐、小蝌蚪在悠然自得的游弋。

  溪邊的小路一端通往板樟山,另一頭連著與澳門一水之隔的茂生圍。那里雖然遠離了城里的繁華與喧囂,卻有著鄉下的清新與安寧。一天傍晚,我和小林在那條石板小路上散步,陣陣晚風輕輕吹來,送來清清純純的稻香,讓人沉醉。在我們前面,有兩個中年男女邊走邊聊,說著粵北的客家話;看得出來,他們不是當地的村民。小林是潮洲人,我問他能否聽懂客家話。小林說,能。于是,他隨口就“翻譯”了幾句。對方聽見了我們的對話,他們不約而同地回過頭來,我們互相對視,又相互笑笑,打個招呼。一次偶然,便認識了北嶺師范學校的倆位教師。他們是一對夫妻,男的姓張,單名一個濤字;女的叫李曉梅,都是揭陽人,暨南師大畢業,分到“北嶺師院”已快十年了。

  隔著球場的那邊,就是師院的教職員工宿舍。透過樹枝望去,常常看見那里亮著昏暗的燈,張老師夫婦就住在那里。打那天認識后,我們就成了朋友,時常同路散步,一同聊天。在張教師盛情相邀下,我們去過他家作客。他們的家是一間二十多平方的房子,一個高柜將房間一分為二,一半臥室,一半“書房”,兩張書桌并在一起占去了“書房”的大半空間,廚房就在走廊上,生活設施就是這些簡簡單單的。書桌上的小鏡框里嵌鑲著他們八歲女兒的相片,十分引人注目。張老師說,為了工作,女兒半歲時就送回老家了,一直在爺爺奶奶身邊。書桌上還有一臺在當時算是比較奢侈的電子管收音機,那是張老師自己組裝的,遺憾的是壞了一只電子管和一個元件,也就成了擺設,由此可見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窘迫生活境況,如今想起,那已是隔世的景,迷離的夢了!

  人最怕的就是無所事事,寂寞無聊。結識了張老師夫婦,在沒有課的時候就有了消磨時間的去處,因此,我就成了他們家的常客。張老師擅長物理,喜歡搬弄電器,這與我們的專業相近,因此共同語言也就多了起來。為了使張老師的收音機再響起來,我特地回了一趟部隊,想辦法找到了那個損壞的電子管和電子元件,還親自動手幫他修理,在這方面,張教師理論功底比我扎實,但實踐經驗我卻比他強,所以,一句“還是實踐出真知”便成了他的口頭禪!

  張老師的夫人李曉梅是學中文的,在聊天中,她談得最多的就是文學方面的話題。她建議我有空閑的時候就多看點書,尤其是多讀些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有興趣也可以選讀一些西方名著。我自然很高興接受她的建議,然而卻苦于沒有這種機會。張教師從我的話語中聽出了我的苦衷,于是,他向李老師呶呶嘴說:“這個,她可以幫你。”

  當我再次來到他們家時,果然,李老師給我準備了兩本書,我清楚地記得,一本是前蘇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另一本就是楊沫的《青春之歌》。其實這兩部小說我早讀過,但我依然拿去重讀了一遍,不過很快就還回來了。李老師反而稱贊我的閱讀能力強,其實我是空閑時間多,再加上是重讀,也就走馬觀花了。原來李老師兼管著學院的圖書室,這為我當年讀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李老師叮嚀我,不要將書轉借出去,因為當時很多書屬于****之列,李老師為了幫我借書是擔了很大風險的;我也嚴守諾言,總是偷偷地看,偷偷地還。在那段時間里,我常常躲在被窩里,點著用干電池的小燈泡看書,每晚都讀書到深夜,有時看得入了迷,一讀就是一個通宵。

  當我們訓練結束要離開北嶺的時候,李老師送給我一套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在離開北嶺后來的兩年多時間里,我每月都去張老師他們那里走走,那種難得的讀書機會,持續了長達三年之久。有一年,指導員生病住院,把李老師送我的那套書帶到醫院去閱讀,他回來時,交給我的就只剩下一本《秋》了,我感到十分遺憾。從那以后,剩下的這本《秋》就再也沒有借出過,那本書凝聚著我與兩位老師的深厚友情,我把它永遠珍藏著!

  與書結緣,實在是其樂無窮。個中滋味,游山玩水豈能與其同日而語!與書結緣,既可看春華秋實、又可讀下里巴人;既可在宏篇巨著中遨游,又可在雋永小品中散步,任思緒馳騁,任意念橫生;尤其是在那個無書可讀的年代,能與書結緣,此中情感,恐怕是很多人所不能體味得到的。與書結緣,驅散了我空閑時的寂寞,也使我失去了許多玩樂的機會。但是,它卻使我增長了知識和才華,教會我如何襟懷坦蕩地做人、腳踏實地地走路、光明磊落地辦事,樸素真誠地生活……

  我的這些感慨,僅屬于那年、那月、那個時代。今天,我們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那么多豐富多彩的書籍,還有各種各樣的讀書渠道,已不再為無書可讀而發愁了,我們要為生在這個偉大時代的青年而高興,而慶幸,而自豪。高爾基曾經說過:“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無窮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學無窮的智慧。”青年朋友們,珍惜吧!

【優秀散文:北嶺夜半讀秋】相關文章:

優秀散文:讀北村的鳥05-30

優秀散文閱讀:讀秋05-30

讀秋經典散文05-06

游北首嶺04-11

夜半雨聲散文04-15

夜半電話散文03-20

夜半驚魂散文04-02

讀秋優美散文04-18

夜半哭聲散文故事04-0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激情激情在线 | 日韩AV在线免费不卡 | 日本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 亚洲主播欧洲一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 |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