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菜的記憶-散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一一一辛棄疾鷓鴣天
三月三,地菜炒雞蛋。又到了吃地菜的時節了。昨天挖了一袋子地菜,本打算包餃子作餡,但兒子說還是更喜歡地菜餅。好吧,煎餅就煎餅,輕車熟路,這個可是我的拿手好戲,并非難事。擇菜,洗菜,剁成泥,加上面粉,雞蛋,蔥蒜佐料一攪和,下鍋開煎,三下五除二就是一大盤,可我一轉身功夫盤子就露底了。“味道咋樣”,“還行”。別聽這“還行”二字,它可為倆爺們給我的最高評價喲(因為很難聽到他倆爺們說“很”啦,“最”呀,“非常”啊之類的字詞),聽著心里爽極了。
說起地菜,就想起小時候的苦與樂。在那物質貧瘠的年月,大人怕過年,小孩盼過年,因為過年有大肉吃。記得每年到臘月二十四下午家里就宰一頭豬,那時平時生活中的一些花銷都是賒賬,到了年未宰豬用肉還,那時的肉不到一元一斤。屠師剁肉爸爸秤。我們兄妹五個趴著桌子沿,眼叭叭地看著一頭豬越剁越少,直至只剩下豬頭,豬腳和豬內臟了。所以大年一過,還未至元宵,基本上沒得肉吃了,只有元宵過后美味的地菜炒雞蛋及時彌補了些缺憾。這種情況一直到哥哥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才得到了改變,爸爸將整頭豬留下一錢不賣,實實在在讓我們吃足了量。
每年元宵一過,小伙伴們就三五成群,挎著籃子,帶上一把尖刀挖地菜去啰。每當這時,我也提著爸爸親手編的小竹籃,姐姐在前,我跟在后。小伙伴中每當有誰發現一處好地方都會大呼小叫:“哇,到這里來喲,這里有好多呀!”于是,大家一窩蜂似的'跑向那里。跑著跑著,被田埂上的草一絆,有摔田溝里的,有掉了本就不合腳的鞋子的,有籃子被荊棘掛住的,有寬大空蕩的破棉襖被剮出一大陀棉絮的,有掉刀子找刀子的……[調皮]于是有哭的,有喊叫的,有狂笑的……這聲音越過田野,飛過平岡,跨過山林,穿過溪流……我們才是報春的使者:“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每年春天挖地菜,姐姐是最有經驗的,她知道哪里有,而且精明的姐姐還知道哪里的地菜長得好一一田間地頭草長得茂盛的地方,那里的地菜又大又嫩。因為這些地方往往年前不是燒過供種油菜的火糞堆,就是堆過稻草垛。姐姐挖,我來撿,不一會兒就塞滿一竹籃。媽媽和上雞蛋煎上一大碗,我們兄妹五個是吃得搖頭擺尾。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當年的丫頭片子們都已生兒育女,如今已是奶奶級的了。這不,我家樓上一老師的孫女,上幼兒園了,天天樓上樓下的,教她孫女喊我:“寶寶,叫奶奶,叫奶奶……”[呲牙]
兒子大約三四歲的時候,立春時節帶上他去校園老師家屬種的菜園挖地菜,兒子別提多高興了,從此,小家伙嘗到了地菜餅的美味且吃甜了嘴,年年這個時節都會準時提醒:“媽,地菜長了么,煎個地菜餅吃吃啰。”
后來,我自已開辟了一處小菜園。前年春末,留心捋了一些野地菜籽,秋天精心地灑上種子,心想著:“今年寒假得讓兒子吃個足量。”于是天天盼著它發芽,十天半個月,地上長出密密的一層綠芽,那個高興呀,真是別提了!甚至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調兒!于是又精心施肥,日日盼它長大。又過了個把月,原先那密密的一層綠芽這時發現全是草。只有溝溝邊才稀稀拉拉長了些地菜,這不印證了:“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這句話嗎?看來,一切還是順應自然的好啊!
【地菜的記憶-散文】相關文章:
記憶里那道菜散文03-24
散落一地憂傷的記憶散文04-14
雪后去拾地荙菜經典抒情散文02-04
勸菜散文04-14
苦苣菜的散文05-05
豆腐菜的散文05-07
挑菜散文03-23
殺豬菜的散文05-25
菜香的散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