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桃源的心情散文
經過多日顛簸,終于在掌燈時分,來到桃源——我心儀已久的地方。
桃源,地處盆地,四面環山,這里風清氣爽,景色優美。既稱桃源,當然離不開桃林與水源。莽莽蒼蒼的群山,長年吸納著降臨的雨水,經過歲月的沉淀,形成纖塵不染、晶瑩剔透的地下甘泉,泉水自泉眼涌出,流到一塊洼地,便形成了湖泊。桃源別有不同的地方,是這里不見塵埃,如臨仙界。湛藍湛藍的天,藍的無邪,藍的純粹,藍的只要瞄上一眼,就能將你的心洗的透亮。而被洗過的,不只你的心,還有云彩。那大朵大朵的濃云,白白的,跟畫上去似的,頗有些夸張,反倒不如淡淡的云絲,輕紗薄霧樣飄在天上,看去更真實些。這里的花草,總是干干凈凈,無論濃妝淡抹,皆新奇亮麗,像要流下來似的,鮮活得很。甚至就連下雨,雨珠都是青白色,落下時清清亮亮的,閃著一道道的白光,與我們平常見到的泛黃的雨水絕然不同。這里的雨,已不稱其為雨了,也許稱甘露更貼切些。山上林木茂密,不只桃樹,還有許多其它果木和名貴的樹種。蔥郁的樹木,在清風吹拂中,在陽光映照下,英姿勃勃,亭亭而立,風采照人,所謂玉樹臨風就是這個樣子吧。
桃源是個小鎮,說是鎮子,不過幾十戶人家,散落在山坡上、山腳下、湖水邊,掩映在豐富的植被中,很不起眼。只有在做飯時,家家戶戶升起裊裊炊煙,才現出村鎮的模樣。這里沒有污染,沒有輻射,沒有歌廳,沒有酒店,甚至沒有手機,沒有醫院。山林是天然的醫生,湖水是最好的良藥。人們以誠相待,和睦共處。謊言在這里無處藏身,欺騙在這里無立錐之地。他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過著優哉游哉的生活。閑暇時,三五個一伙,七八人一群,或吟詩,或作畫,或打球,或彈琴。幾乎個個都是農夫,人人都是藝術家。因水土很好,日照充裕,這里年年收獲頗豐,很多蔬菜、水果甚至來不及采摘,只好任其自生自滅,化作肥料,供來年再長。讓人驚奇的是,桃源沒有政府,當然也就沒有官吏。由于百姓賢良,民風淳厚,倒很少有事情發生。遇到什么事情,幾個年長的老者聚在一起,商量解決。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桃源竟沒有貨幣。大家一起勞動,共同享受著勞動成果,每人都可以隨意取回自己需要的東西。如果鎮上沒有的`,每家寫個清單,拉上果品蔬菜,去山外換回來。我不知道桃源的這種生活模式是太原始還是太超前,反正我是垂涎三尺的了。
桃源沒有助人為樂的詞匯,沒有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字眼。因為如果需要,人人都幫助他人,人人也都接受他人的幫助,就像每天要穿衣吃飯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我住在一位姓肖的老人家里,老人已八、九十歲高齡,可看上去也就六十多歲,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臉膛紅潤,精神飽滿,依然每天下地干活,吹拉彈唱,無一不好,無所不精。一天,吃過早飯,我問老人:老伯,怎么這里連飯店都沒有,生活是不是太單調了?飯店?老人一愣,又反問:|每家要什么有什么,幾乎人人都是廚子,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要飯店干什么?那么醫院呢?怎么連醫院也沒有?我又問道。醫院?醫院是做什么的?老伯有些疑惑。醫院是治病救人的,難道你們就不生病?我接著問。生病?老人答道:你看這林木參天的古樹,是最好的天然氧吧,這明亮純凈的泉水,是清心潤肺的佳釀,這里的糧食、蔬菜、水果,是上蒼賜予的最好的補品。”老人打開了話匣子,接著又說:我們這沒有重工業,全是農業和手工業,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沒有除草劑,沒有激素,沒有化學制品,一句話,沒經任何污染,沒有一點毒害。上天是公平的,你善待它,給它一個優質的環境,它一樣會善待你。喏,老人指著遠山繁茂的果林和大片大片一望無際的莊稼對我說,這就是上天給我們的最好的回報。我望著那海洋般寬廣的翻滾著麥浪的田野,將漫山遍野的紅彤彤、黃燦燦、綠油油的果實一一收入眼簾,把那明澈、甘冽、瓊漿玉液似的湖泊捧在心底,一種難以言表的激動巨浪般撞擊著心扉,這是怎樣莫大的幸福呀。難道無數人藏匿心中的那個神圣的理想宮殿,在這里打開大門了嗎?
日上竿頭。這一覺,睡得好甜。
【桃源的心情散文】相關文章:
桃源已逝散文05-06
夢中桃源散文12-30
等你出現的桃源散文04-23
游桃源山莊的散文05-06
桃源廣場賦的經典散文03-30
神奇的秦漢桃源散文04-02
夢中桃源優美散文01-16
描寫世外桃源的散文11-18
田野我的桃源優美散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