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學類文本閱讀散文閱讀教案
散文閱讀教案篇一:文學類文本閱讀(散文閱讀)教案
文學類文本閱讀(散文閱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
能力目標:1.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情感目標:1。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培養學生富有個性,高尚健康的審美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
2、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
3、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
4、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試卷
課時安排:
第一、二課時
教學要點:考綱解讀;命題趨勢及對策;考題例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將同樣衰亡,人類相互溝通的最好道路將因此而切斷。散文就像一座干凈的村莊溫暖著焦灼的讀者,熏陶滋養著一個又一個心靈。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觀,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諦、哲理,真摯表達對社會、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種文體。今天我們開始進行散文閱讀的復習。
二、考綱解讀
《考試大綱》明確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從選材上看,考試大綱明確了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類型及順序,即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由此可以看出,小說、散文仍然是文學類文本閱讀的熱點體裁。從作品出處看,地方特色、名家名作仍是選文的重要方向。從考查內容看,試題對文學類文本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創意解讀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還間接考查了學生的寫作分析能力。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現代文閱讀”中,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三項九條具體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屬文學作品閱讀,高考測試除了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外,還要考查學生初步鑒賞評價的能力。
三、知識點考查
隨著高考語文試卷文學性的強化,散文這種文體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許多感情真摯、文學色彩濃郁、富有時代氣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題者的首選材料。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類考的大多是散文,題型變化不大,難度逐步降低。但從學生的解題情況看,得分率普遍較低,結果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學生并不完全明確,以致訓練無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學生未能熟練掌握,以致解題跟著感覺走。
四、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1、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
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圣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3、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信息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力強的語言進行鑒賞。鑒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系文章的主旨,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4、正確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征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鑒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鑒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5、精心組織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試題,一直以主觀性測試為主,題型基本不變,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識點上略有不同。從試題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問題看,難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多數問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應、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這就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善于從原文中抽取關鍵語句,并根據題目要求進行適當整合,這樣才有可能寫出精練確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五、解題方法點撥
(一)“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類
【命題角度】1.體現作者立場、觀點,表現文章思想的詞語(語境義)
答題步驟為:
①本義入手,追根溯源。根據詞語的本義,從上文中找到相關語境。
②關鍵句子尋線索。從相關語境中找出包含該詞或其近義詞的句子,體驗其情感。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過類比聯想,借鑒同類文章的寫作特點找到答案。
【命題角度】2.與本文主旨相關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明確詞語地位。與文章主旨相關的詞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標題,還是主旨詞。
②分析結構抓思路。理清文章結構,看清作者寫了幾個層面。
③抓關鍵詞句,概括要點。從體現幾個層面的關鍵句子入手,抓關鍵詞概括出答案。
【命題角度】3.表達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審清題意明區域。看清答案從段中找,還是從全文找。
②整體把握,分清層次。給段落或文章分層次,找全詞語的內涵層面。
③鎖定關鍵詞。由體現詞語層面的關鍵詞概括出答案。
【命題角度】4.含義特殊、反映深層意義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結合文意定層面。結合文意,分清該詞語包括幾個層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鎖定區域。找出體現詞語層面意思的各個區域,鎖定關鍵句。
③歸納概括。從關鍵句中找出體現詞語層面意思的關鍵詞,歸納概括出答案。
【命題角度】5.需要概括含義要點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明確地位,審清題意。分析題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義的詞語是文章的標題,還是段落中心詞。
②分清層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詞語包含的層面意思,總結概括出含義要點。
【命題角度】6.有特殊指代義的詞語(指代義)
【答題思路】
①理解詞語本義。所謂詞語本義,即詞語在詞典中的本來意思。理解其本義,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其臨時含義。
②圈定特殊語境。圈定特殊語境,即圈定該詞語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
解詞語的臨時含義產生的環境。
③聯系語境分析。聯系特殊語境中所寫的內容,如背景、目的等,進而分析其“潛臺詞”,恰當解釋詞語的臨時含義。
【命題角度】7.運用了修辭的詞語(修辭義)
【答題思路】
①理解詞語的本義,即詞語在詞典中的本來意思。
②聯系語境析修辭。任何修辭離開了具體語境,便不能發生作用,顯出功能。故而,聯系題干中要求解釋的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有效閱讀區間),分析它運用了何種修辭格。
③瞻前顧后斷深意。在有效閱讀區間內,在該詞語的前或后皆有對其進行直接闡釋的句子、段落。抓住了這些闡釋性語句、語段,便找到了打開詞語修辭義大門的鑰匙。
④概覽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閱讀區間內沒有對須釋義的詞語的闡釋性語句、語段,可聯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寫什么,實際上(里)寫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聯系修辭方法分析該詞的修辭義。
【命題角度】8.文中反復強調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鎖定有效閱讀區間。根據題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釋的詞語在文中對應的位置,從而縮小搜索答案的范圍。
②抓住關鍵詞句分析。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文本中的相關區間中,一般都有與試題答案相對應的闡述性、表述性詞語、句子。抓住它們,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內容。
(二)“表達技巧”鑒賞
1.從審題入手,善于從題干及選項中獲得答題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準確地找到答題的切入口,從而比較準確地找到文中的相關信息區間。
在題干中,常常會指明問題的區間和考查目的及要求。這時,我們可以借助平時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很快找到答題的切入口。
閱讀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干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重要途徑。
2.掌握答題技巧,從內容上把握答題的要領
認真審題,明確答題方向,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進一步找準答題的信息區間,
散文閱讀教案篇二:散文的閱讀技巧教學設計
《散文的閱讀技巧》教學設計
主導思想:
中考中的散文閱讀是學生得分率最低的試題部分,很多學生從心理上就對其產生恐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度也很大,面對教師講課難,學生理解難,答題得分難的三難問題,特將總結出的一些相對簡單易懂的閱讀及答題方法介紹給面臨中考的考生們。
訓練目標
1明確散文特點:“形散神不散”。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整體感知內容,準確把握主旨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決定了閱讀訓練應該注重對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體味;品析優美語言,辨析藝術(散文的文學性和藝術性決定了閱讀訓練應注意對文章語言的揣摩和藝術特色的理解)3汲取文化營養,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
一訓練方法——講練結合法
思維的敏捷性是以思維的條理性為前提的,所以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就要教給學生規律性的知識,這樣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和遷移;同時,“學生的認識能力是在認識活動中發展起來的”這一點也決定了訓練課一要給學生以充裕的自學活動余地。所以,本節課采取精講實練結合法。
近年來中考的試題給我們帶來這要的信息:靠強行灌輸、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已無益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教學生以方法、規律,交學生以“鑰匙”,才能培養他們獨立的閱讀能力。
1、領悟能力
新課程標準在7~9年級的“閱讀要求”15條中有5條對“領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學性的不斷加強,這些都要求重視培養學生領悟題意、語義、文意和語境的能力。
2、篩選信息能力
加強信息意識,提高綜合能力,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是我們教學中重點追求的目標。
3、評價鑒賞能力
評鑒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最高層級,盡管只是初中生,但仍要求他們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養成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訓練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知識儲備有備無患
設計思路:通過此環節使學生對散文的知識掌握的更牢固,頭腦中有這些知識,分析時才能有依據。
(一)概念
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哲理,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的一種文體。
(二)特點:形散神不散
形散:
1、取材自由:寫人,記事,繪景,狀物等。
2、表現手法靈活多樣:象征、襯托、對比等。
3、表達方式不拘一格:往往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爐。
神聚:主題集中鮮明。
(三)散文分類
狹義的散文根據表達方式側重點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三類:
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議論性散文
(四)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
1、內容方面
象征、對比、襯托、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揚先抑、欲抑先揚、以小見大、聯想、想象等。
2、結構方面
開門見山、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首尾照應等。
(五)散文的語言
質樸、自然
生動、形象
深刻、雋永
第二課時:
二、明確考點百戰不殆
設計思路:學生結合經驗,歸納考點、題型,做到心中有數。并結合《收藏幸福》,了解題型,明確答題思路。
(一)整體感知
考點1.寫什么(文章的主要內容)
考點2.為什么寫(寫作意圖,即文章要表達的情、理)
考點3.怎么寫(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后寫什么)
多數閱讀的第一題就是提問整體感知中的寫作內容或寫作意圖,感知題停留在知道的層面上,所以多數信息應從文中來。
解題時要抓住六種重要句子:
1.首句。一個語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轉的作用。
2.反復出現的語句。
3.感情句。語段中明顯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態度的句子。
4.描寫句。那些刻畫人物和環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
5.修辭句。為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運用一些修辭手法。
6.尾句。語段的尾句或概括總結全文,或照應開頭,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發感情。表達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華主題,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二)理解詞語的語境義及作用
方法指導: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推知其語境義。切忌“斷章取義”。
(三)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和作用
含義:有深層含義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種修辭或寫作手法,故意將句子的真實含義隱藏,就好像為它遮上了一層面紗。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就應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隱身”術,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應從兩個方面去分析:
1.內容上,應從句子的句意和與主題的關系上分析考慮。
2.結構上,常見的作用有總領全文、承上啟下、前后照應、為下文做鋪墊、推動情節發展、點題、總結上文等。
(四)語言欣賞
A、用詞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形容詞、疊詞及成語等。
B、修辭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對偶句、反問句等幾種修辭方法的分析與表述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表達了情感。排比:表現了,抒發了,增強語勢,加強了感情。反復,夸張:突出了(強調了)(的情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問:表達了(的情感),加強語氣,使文章有起伏。
C、句式之美——如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
(五)感悟拓展
《語文中考說明》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情感傾向,能做作出評價。”方法指導:
1.啟示應從原文中引出來;
2.評價應表明態度及說明支撐的理由。
3.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語言通順,條理清晰,簡明完整)總結:
為了準確的篩選、整合和表達,答題時還需重視以下幾個細節:
(1)篩選時,理清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抓準核心句子——起始句、重
點句、歸納句,這些句子常常是提煉文段(或全文)內容要點(或中
心意思)的依據。
還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現的詞語、意義相近的詞語,這些詞語是內容
要點、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現,不可忽視。
(2)表述時,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層次要恰當,結構要大體一致,
內容要涵蓋的全面正確,概念要限制準確,表述要精練確切。
三、掌握鑰匙臨淵垂釣
收藏幸福
1、漸漸地,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漸漸地,人們一歲歲變老了。
何謂幸福?每個人自有不同的衡量標準,雖然幸福的結局都是那樣地皆大歡喜。幸福可以漾在臉上,幸福也可以寫在心里,當幸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時,幸福是灼人的。
2、為什么幸福是灼人的?因為幸福是一種力量,是千錘百煉之后提升出來的一種力量。一種踏遍陰森荊棘的勇氣,一種翻越陡峭山崖的氣魄,一種走過血
雨腥風的從容,一種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態。因此,幸福就像退潮的一刻,黃昏的一刻,在天地交會中畫出美麗的寧靜之弧,又在寧靜中蘊含無數智慧的精靈。
3、因此,幸福,其實是妙不可言的。
4、幸福的妙不可言在于幸福不是輕易得來的,就像從前一首歌中所唱的“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任何美麗的鮮花都始于一粒被人忘卻的種子,幸福是創造的過程,
5、幸福是走過了一段漫長的征程。
6、有人說,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簡單到喝一杯自己喜歡的飲料,穿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或者,喜歡一個陌生人,或者,對著鏡子微微一笑……這淺淺的感覺,我更愿意稱之為“開心”,因為它們是瞬間展露的,或是此時彼刻的。而幸福,是有深度的,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歡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種收獲。
7、因此———
8、幸福是不需要表白的,幸福更不是用來炫耀的,幸福是用來感受的,就像欣賞宇宙星空一樣,在沉默中感受它的博大精深。
9、幸福是偽裝不出來的,幸福更不是攀比出來的,幸福是用來品嘗的,就像面對一道人的佳肴,十個人的味蕾會品出十種不同的滋味。
10、幸福是要小心呵護的,幸福更是需要秘密收藏的,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醇的泉水,唯有遠離污染才能永葆清澈。
11、有人說,分享快樂,快樂就變成雙份;分擔痛苦,痛苦會減輕一半。快樂,其實也是開心的感覺,比起幸福的深厚,快樂就像鮮花上的露珠,陽光普照的時候,露珠就會消失……而幸福,則是那粒在泥土中不斷舞蹈的種子,它的美妙的肢體暗藏在一份冷靜的喜悅中。
12、看到鮮花,人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美好的事物,有些人可以從心里深深地感知,有些人可以在夢中暗暗地向往,有些人只能從眼角偷偷地窺視,也有些人,連偷窺的勇氣都無以產生……曾經,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幸福的藍圖,有些人可以在有生之年聞到花香采到甜蜜,有些人只在生命的終點被鮮花簇擁,還有一些人,只能是那么孤孤單單了無聲息地別離塵世。
13、有一天,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幸福,請把幸福收藏起來吧!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的人,他們沒有機會播下一拉種子,也沒有時間等到花開的一刻,他們需要更多的是被人分擔而不是為人分享。
14、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幸福,應該是你心中的一份禪意,悄悄地收藏起來,在靜默無語中相伴一生的花樣美麗。(選自《讀者》2007年第l期)
1.作者以“收藏幸福”為題的意圖是什么?
2.從全文來看,作者對“幸福”的理解是怎樣的?(3分)
3.文中第10段“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醉的泉水,唯有遠離污染才能永葆清澈。”對這句話應怎樣理解?(3分)
4.本文語言表達很有特點,請以第三段為例從修辭的角度作簡要賞析。(4分)
5.作者認為“幸福是需要感受的”“幸福是用來品嘗的”,又提醒我們要“收藏幸福”。
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談談你在生活中“感受”“品嘗”到了哪些幸福?(4分)
三、實戰演練提升能力設計思路:實戰演練,學生分析考點、解題思路,提高能力
江南的雪
魯濤
①對于一位在江南住慣的人,在嚴寒的冬天也難得一見雪的蹤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跡了。物以稀為貴,今年的拳雪就越發顯得珍貴。
②雪從正月十一下起。剛一開始,雪肆無忌憚如同撒鹽般落在廣袤的大地上,同時也不停地側敲著人們的房子、窗戶和雨傘,發出吱吱的聲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覺這聲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帶入了那個遠逝的夢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邊,我和小伙伴們正在聆聽叮叮當當的泉水聲。
③一陣洶涌的雪過后,接踵而來的是蘆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雖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頂上白了一層,宛如覆蓋了一叢白毯。樹枝上,草坪間,山尖上頂著一串串的小白花。與朦朧的天空灰白相間,很有些中國古代山水畫"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的韻味。
④雪雖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個蒼茫的大地比往常寧靜了許多,但也不像唐代詩人柳宗元所描繪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那樣冷靜。寧靜之中也蘊含著蠕動:漫天的飛雪本身就是一幅時尚的動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時,也一步一步地澆滅了人們內心的煩躁和不安;還有路上三三兩兩的車仍在穿梭,與飛雪的糾纏更添大地的嬌媚;偶爾還有幾個行人匆匆趕路,游離在這寂寥的雪國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個原因。那可能是跟人們的愛美有關,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這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爐旁邊,一邊嗑著瓜子,一邊調侃,享受著雪帶來的寧靜和悠閑。如果是讀書人的話,映雪讀書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⑤雪除了給人們帶來寧靜外,還給人們帶來極高的興致和美好的希望。記得《世說新語》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陰》的文章,文章說:"王予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我在納悶,何以使這位鼎鼎大名的書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晉名士乘興而行呢?聰明的人一眼就會發現,那就是"雪"惹的"禍"。可見,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劑品"和"開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筆生花;有了雪,農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們老百姓就真高興!⑥江南的雪雖韻味十足,意興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國的雪,它顯得不夠剛毅,不夠堅強,不夠渾厚,嬌氣、羞澀、短暫也就在所難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見過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那么夸張。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國的雪作個比喻的話,我想:北國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漢子,豪放、灑脫,洋洋灑灑;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嬌小、細膩,纏纏綿綿。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認為地理與氣候決定人的精神氣質。
【文學類文本閱讀散文閱讀教案】相關文章:
文學類及實用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09-15
突破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技巧09-15
《囚綠記》文學類文本閱讀理解題09-21
現代文文學類文本閱讀理解題09-21
《三輪車夫》文學類文本閱讀理解09-21
各類文本的閱讀技巧09-15
新聞文本閱讀技巧09-15
珍惜閱讀-散文閱讀09-12
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