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我達達的馬蹄
有一個地方,是起點也是終點,是離別也是歡聚,是起程也是歸宿,那就是月臺。來自四面八方的土隨著人的腳步,在這里堆積又崩塌,聚攏又散開,然而,就如沒有一顆種子在這里發芽,沒有一雙腳會長期停留在這兒。
這是月臺的悲哀,卻更是人類的悲哀。
生于江南,長于江南,那輕柔的搖櫓聲就著母親的哼鳴是童年里最熟悉的聲音。一派水色的江南啊,生活便印透在每一個水花濺起的音符中。然而有一天,我終究還是想要從這股嫵媚中逃離,從月臺出發去領略外面的世界。從震顫著安塞腰鼓的黃土高原到演繹著二人轉的東北山場子,從神潔的玉龍雪山到熱情的海南島,我一次次地出發去尋找所謂的新奇,最終都逃不出疲憊織就的網。回程的路上,疲憊淹沒了我,隆隆的火車聲淹沒了我的疲憊,到站了,那熟悉的站臺上熟悉的人仍舊微笑著迎接我,消弭著我的疲憊。
有一天,我終于明白,我的根在江南啊。那一次次的逃離,一次次疲憊的回歸,不過是在我的小聰明下的自作自受。這里是我今生今世的證據的第一頁,別的.任何地方怎么能取代它的地位呢?
這種微弱的聲音,在我一次次的試驗后終于被我聽到,而對于那些還奔走在交錯縱橫的鐵軌上的人呢?他們忽視著那個聲音,終日庸碌著,從一個個站臺出發,在隨意的一站下車,仍經不起現實的打擊,又再一次離開。他們不能理解:如果你在這里,你的心也應在這里;更不敢面對自己的心在家鄉的土里,只能選擇一次次地離開。然而,離開不是真正的離開,歸來不是真正的歸來,這樣的浮土又焉能扎根。
相比起我們這些深受現代文明熏陶而變得茫然的人,古人內心的那一縷家的呼喚要重視得多。“一夜征人盡望鄉”“低頭思故鄉”,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更有因堅持對家、家鄉的信念而成就了千古佳話的人。蘇武持節牧羊,在荒蕪的草原上裸露地表達著他對家鄉的懷念;錢學森不顧阻撓,排除萬難回到祖國,傳達著他的忠誠,家與人之間的那根線總是存在著,只是它的若隱若現,讓我們感到了迷惘。
“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是的,對于那些我曾經到達的城市,我只是一個過客。所以那疲憊是必然的結果。然江南,用酷似陳逸飛的《麗人行》中的姿態,撫慰了女子的惆悵、男子的失意,這正是令我沉醉的地方,也正是吾心之所安。
【抒情散文:我達達的馬蹄】相關文章:
我的小雞——達達06-19
我的小雞——達達11-11
笨鳥達達05-28
不是馬蹄的馬蹄作文12-01
勤奮好學的達達05-30
我愛馬蹄蓮04-23
外星人達達的故事作文05-09
馬蹄蓮07-17
馬蹄蓮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