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歌謠散文范文
母親在世時,總忘不了隔三差五地前去問候一番。每每談及兒時的趣事,母親便咧著個沒牙的嘴巴笑著說,你小時候就愛聽娘哼唱小曲,要不就睡不著覺。
我呱呱墜地后,據說,我奶奶小心翼翼地分開我的兩條麻桿兒似的小腿,看見中間凸出個肉芽芽兒,伸手摸了一把,咧著個嘴巴,兀自笑了,對我母親說,孩他娘,小子,是個小子呀,這回咱家又添了個放牛的小子!我母親萬分疲憊地躺著,反駁我奶奶說,俺可不愿意兒子大了跟他爺爺放牛,俺要教孩子將來中狀元當駙馬!中!中!只要孩子有出息就中!我奶奶笑的兩只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我很小就懂事了?吹侥赣H每日里忙忙碌碌的身影,到了夜晚,我會給母親捶背、給母親洗腳;看到母親每日里把好吃的端到我爺爺、奶奶眼前,端到我父親眼前,端到我的眼前,而自己只吃一碗菜糊糊,我會把好吃的送到母親的嘴邊,說,娘,你也吃!看到母親吃口涼飯、喝口涼水就下地干活,我會說,娘,我幫你!看到母親用無比憐愛的目光看著我,我的心頭就會涌上陣陣暖意。
我怎么也不會知道,母親的腦子里裝了那么多的歌謠呀!那一定是跟我姥娘學的吧。無論是炎炎夏日或漫漫冬夜,聽聽母親的歌謠,心早就醉了。
夏日的夜晚,大家都在院子里涼快,臨睡之前,母親就會招呼我們,把平時曬干積攢的'艾蒿,拿一些來,放在堂屋里點燃起來。待濃煙漸漸散去,估摸把蚊子都熏跑了,我們這才關緊房門,進屋睡覺。煙味兒熏得我翻來覆去睡不著,就聽母親哼唱歌謠。
聽一聽——
“小白雞,打咯咯,姥娘愛吃鮮黃瓜;鮮黃瓜沒種兒,姥娘愛吃油餅;油餅不香,姥娘愛喝爛面湯,面湯不爛,姥娘愛吃雞蛋;雞蛋糊嘴,姥娘愛吃牛腿;牛腿有毛,姥娘愛吃鮮桃;鮮桃有尖,姥娘愛吃乖乖(螞蚱之類),乖乖一蹦跶,吃它媽了個腿去!蔽夷菚r小,不知道這是一首諷刺饞老婆的歌謠,卻讓我朦朦朧朧中熟悉了一些事物的名稱及其特點。
“拉大鋸,扯大槐,來到姥娘大門外。姥娘不給飯吃,偷著抓把鹽吃,齁著齁著(hōu音,吃太咸的東西喉嚨不舒服)!比缓,母親會把兩手滑落在我的腋下,故意咯吱我,撓我癢癢,逗引得我開懷大笑。
聽一聽——
“月姥娘,打場場,割了麥,叫姥娘。姥娘不吃大鍋的飯,刷了小鍋炒雞蛋。雞蛋香,炒干姜,干姜苦,炒老虎,老虎一瞪眼,七個碟八個碗。”
聽一聽——
“扯大鋸,拉大鋸,姥娘門前唱大戲。爹也去,娘也去,就是不叫妮子去。不叫去,也得去,騎著毛驢趕了去!
“小黑驢,跑的快,一張桌子八樣菜,等著姐夫進門來。倆酒盅,兩雙筷兒,小舅子陪你喝痛快,醉倒地上起不來!
“山老鴉,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把爹背到山洼里,把娘栓到攔門上。頂上門,關上窗,出溜出溜喝面湯!
聽一聽——
“小螞蟻,真有趣,見面碰碰小須須。你碰我,我碰你,報告一個好消息,大家去抬一粒米。貓喜歡,一只老鼠叼嘴里。狗喜歡,兩根骨頭啃得細。雞喜歡,三條小魚一把米。羊喜歡,四面都是青草地。人喜歡,幾個朋友在一起,一塊唱歌做游戲,有了糖果大家吃。”
“小小子,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要了媳婦做什么?點燈說話兒,熄燈做伴兒,早晨起來梳小辮兒!
聽一聽《孩兒經》——
“孩兒孩兒經,親生孩兒有套經,抱在懷中親又親。輕輕手兒放上床,輕輕腳兒下踏凳,輕輕手兒關房門。門外何人高聲喊,搖搖手請莫高聲。只怕孩兒受驚哭,只愁孩兒睡不沉。孩兒帶到一周歲,衣衫件件破前襟。孩兒養到七八歲,請來老師教詩文。孩兒長到十七八,拜托媒人來說親。娶了親,結了婚,親爹親娘是路人……”
母親所有這些歌謠,節奏明快,寓教于樂,而且新鮮有趣,生動感人,充滿了濃濃的鄉土之情。讓人自小懂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懂得孝為先,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
【母親的歌謠散文】相關文章:
難忘的童年歌謠散文05-04
鞭笞心靈的歌謠散文03-21
落葉是秋天的歌謠散文11-15
童年的歌謠散文隨筆04-26
閱讀歌謠里的重疊散文12-31
那些曾經流淌的歌謠散文05-09
葡萄架下的歌謠散文05-18
歌謠09-22
歌謠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