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篇公主故事 推薦度:
- 睡前短篇故事 推薦度:
-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適合朗誦的文章短篇 推薦度:
- 睡前小故事短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短篇散文隨筆
有朋友跟我說,她喜歡故事,因為故事總有一些情節(jié)是我們經(jīng)常所期待而生活中所無法給予的。她問我為什么不去寫小說,不去編故事,一個心思那么細膩的人寫的東西總?cè)菀滓鹑说墓缠Q的。我也喜歡故事,然而永遠也寫不出好的故事。
因為我知道當(dāng)我們相信一個故事在開始時,其實它便已經(jīng)意味著結(jié)尾!
當(dāng)迷戀與不舍時,便是開始。一身詩意千尋瀑又如何,紅酥手,黃藤酒醉了的又是誰,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送走的除了那風(fēng)流柳詞人還有什么?千篇一律般的情緒惹惱了多少文人孤客,又締造著多少詞風(fēng)詩意,聞君有兩意,特來相別離,多是不舍與留戀。行走在故事的字里行間,看著那一個個過去的真實轉(zhuǎn)變到的如今的不現(xiàn)實后,末了卻還得用一句古人的昨日西風(fēng)雕碧樹來感嘆。
一切的愜意與不如意,一切的歷史與流言,最終變成了的只是那一頁頁的被后人翻爛泛黃的紙張上的故事,許能得稍許同情與共鳴或欣賞!千百年后有諸多顆情緒泛濫的心,想來也是一種成就了。
當(dāng)迷茫與惆悵時,便是開始。我們閱讀著故事,想象著當(dāng)時的情境,再與如今進行對比,一切劇情總是驚人的相似,唯一所欠缺的或許只是如今的更直接,過往的委婉與浪漫吧。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時代的造就還是個人主義的完美體現(xiàn)?他們故事最終的結(jié)尾得需我們?nèi)ヒ軠y,而每每到此時便又是一個新的開始,誰知什么是尾什么是首?都說人生是一個圓,在赤條條的來去間徘徊,迷路只是通向最終的那條較遠或較近的罷了。既然如此為什么要迷茫與惆悵?只是在被動或主動的經(jīng)歷更多。
當(dāng)翹首期待時,不可避免的,故事再次的開始它那神奇的造夢功能。云中誰寄錦書來,一顆心懸掛在西樓閣臺,望天出神的是那一個清麗出塵的女子。豎耳而聽,遠方的雁為何遲遲未到,夜風(fēng)吹起裙袂,翩翩和著落葉,月不知何時已升起照入閣臺。終究是不可免俗的!啟承轉(zhuǎn)軸之間的新意換算到如今的時空還剩什么?問今人相思為何物,不見信箋不見詩。一切的遙遠距離已不再是過往的無法觸及。
套路就這么持續(xù)著下去了,談古說今的節(jié)目放的火熱吧!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滿故事的世界里,隨時隨地的接觸著他人的故事的.同時又毫無察覺的演繹著自身的故事給別人看。每個人都在說著笑著哭著沉默著,皆為看客的我們扮演的評論者卻是形形色色了。
經(jīng)常引用的一句話,用在這里也不顯突兀:我們都回不去了。只因為一直在繼續(xù),而回頭所見的故事永遠的是別人的,自身的如何能看清,就算看清又如何能更改?當(dāng)菜根譚里故事翻到最后是否有所明悟?至人只是常?山野之花開于山野,濱海之魚長于濱海,一切又何必另尋他處,找其他物事來替代原本之所愛。或許說自身的永遠便是最好的,也更為簡潔明了吧!
我們沉溺在故事的氛圍里,何時始何時終又何必知道了。古古今今雖是套路,又哪來一樣模板?古人怎知后世如何待他們,求得己心安便已是天幸。
我不喜歡寫故事,因為每一個故事總是作者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鮮活的例子的客觀反映,而寫的再好,在別人眼里有時也只是一句感慨:原來只是故事!然而我又深愛著故事,因為:我喜歡感慨!而這,又是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