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以“誠”待人,以“信”做事
以“誠”待人,以“信”做事
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在古代,人們都非常注重誠信。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內誠于心,信則側重于外信于人。
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們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肯定誠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修德做事,必須效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說真話,做實事,反對虛偽。
信,就是對人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不能空口說大話。
孟子曾經說過: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誠與信作為倫理規范和道德標準,在起初是分開使用的。最先將誠與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書》中: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這里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是誠信的意思。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了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
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了他是一個講文明的人。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其意義就是: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其實,在我們或者我們的孩子還是小時候,都曾對孩子講過誠信。而因為孩子的年齡小,見識就不會齊全,也不會懂得其中的含義。但是父母們都會講著有關于誠信的故事,就比如《曾子殺豬》: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豬給殺了。這個故事很短,但它的意義卻很深刻。這個故事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曾聽父母講過,其含義就是: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曾子的這種行為說明,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否則會將自己的孩子也教育成一個待人不真誠的人。所以說,誠信,是每一個人的基本道德。
還有一則故事是:有一對夫妻開了家燒酒店。丈夫是個老實人,為人真誠、熱情,燒制的酒也好,人稱小茅臺。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傳十,十傳百,燒酒店生意興隆,常常供不應求。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夫妻倆便決定把掙來的錢投進去再添加一臺燒酒設備增加酒的產量。一來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二可增加收入,早日致富。過了幾天,丈夫外出購買設備,把事都交給了妻子,叮囑妻子一定要善待每一位顧客,不要發生爭吵......
一個月以后,丈夫外出回歸。妻子一見丈夫,便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神秘兮兮地說:這幾天,我可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訣,像你那樣永遠發不了財。丈夫一臉愕然,不解地說:做生意靠的是誠信,咱家的酒燒的好,賣的量足,價錢合理,所以大伙才愿意買咱家的酒,除此之外還能有什么秘訣?
妻子聽后,用手指著丈夫的頭,自作聰明地說:你這榆木腦袋,現在誰還像你這樣做生意。你知道嗎?這幾天我賺的錢比過去一個月賺的還多。秘訣就是,我往酒里兌了水。丈夫一聽,肺都要氣炸了,他沒想到,妻子竟然會往酒里兌水,他沖著妻子大吼一句,就把屋內剩下的酒全部都倒掉了。他知道妻子這樣坑害顧客的行為,將他們苦心經營的燒酒店的牌子砸了,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以后,盡管丈夫想出了許多辦法,竭力挽回妻子給燒酒店所帶來的損害,可酒里兌水這事還是被顧客發現了,燒酒店的生意日漸冷清,后來不得不關門停業。
如像這則故事中的老板娘,為了得到一點點的利潤,而不擇手段,最后不僅毀了平靜生活和愿望,還使自家的信譽一去不返,燒酒店最終的停業無疑是在為妻子的一時貪圖買單。如果我們為了某件事或某件物而想方設法不擇手段的想把它奪來,或許人們暫時還不會發現,但等到了發現的那一天,你已經對人們完全失去了信譽,而人們也完全不會在信你。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
誠信對于自我修養、齊家、交友、營商以至為政,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見誠信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都要以誠待人,以信做事。
立身誠為本,處世信為基。
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在古代,人們都非常注重誠信。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內誠于心,信則側重于外信于人。
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們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肯定誠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修德做事,必須效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說真話,做實事,反對虛偽。
信,就是對人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不能空口說大話。
孟子曾經說過: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誠與信作為倫理規范和道德標準,在起初是分開使用的。最先將誠與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書》中: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這里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是誠信的意思。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了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
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了他是一個講文明的人。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其意義就是: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其實,在我們或者我們的孩子還是小時候,都曾對孩子講過誠信。而因為孩子的年齡小,見識就不會齊全,也不會懂得其中的含義。但是父母們都會講著有關于誠信的故事,就比如《曾子殺豬》: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豬給殺了。這個故事很短,但它的意義卻很深刻。這個故事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曾聽父母講過,其含義就是: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曾子的這種行為說明,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否則會將自己的孩子也教育成一個待人不真誠的人。所以說,誠信,是每一個人的基本道德。
還有一則故事是:有一對夫妻開了家燒酒店。丈夫是個老實人,為人真誠、熱情,燒制的酒也好,人稱小茅臺。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傳十,十傳百,燒酒店生意興隆,常常供不應求。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夫妻倆便決定把掙來的'錢投進去再添加一臺燒酒設備增加酒的產量。一來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二可增加收入,早日致富。過了幾天,丈夫外出購買設備,把事都交給了妻子,叮囑妻子一定要善待每一位顧客,不要發生爭吵......
一個月以后,丈夫外出回歸。妻子一見丈夫,便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神秘兮兮地說:這幾天,我可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訣,像你那樣永遠發不了財。丈夫一臉愕然,不解地說:做生意靠的是誠信,咱家的酒燒的好,賣的量足,價錢合理,所以大伙才愿意買咱家的酒,除此之外還能有什么秘訣?
妻子聽后,用手指著丈夫的頭,自作聰明地說:你這榆木腦袋,現在誰還像你這樣做生意。你知道嗎?這幾天我賺的錢比過去一個月賺的還多。秘訣就是,我往酒里兌了水。丈夫一聽,肺都要氣炸了,他沒想到,妻子竟然會往酒里兌水,他沖著妻子大吼一句,就把屋內剩下的酒全部都倒掉了。他知道妻子這樣坑害顧客的行為,將他們苦心經營的燒酒店的牌子砸了,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以后,盡管丈夫想出了許多辦法,竭力挽回妻子給燒酒店所帶來的損害,可酒里兌水這事還是被顧客發現了,燒酒店的生意日漸冷清,后來不得不關門停業。
如像這則故事中的老板娘,為了得到一點點的利潤,而不擇手段,最后不僅毀了平靜生活和愿望,還使自家的信譽一去不返,燒酒店最終的停業無疑是在為妻子的一時貪圖買單。如果我們為了某件事或某件物而想方設法不擇手段的想把它奪來,或許人們暫時還不會發現,但等到了發現的那一天,你已經對人們完全失去了信譽,而人們也完全不會在信你。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
誠信對于自我修養、齊家、交友、營商以至為政,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見誠信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都要以誠待人,以信做事。
立身誠為本,處世信為基。
【散文隨筆:以“誠”待人,以“信”做事】相關文章:
待人以誠方可成功勵志故事04-25
以誠待人用心做事演講稿04-10
真誠待人認真做事作文范文12-01
做事中修行散文隨筆04-25
誠之信05-26
誠之信05-26
“誠”和“信”10-20
讀誠與信有感04-08
誠是根基,信是枝葉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