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記憶散文隨筆
一直想為沱江邊上的小城寫些什么,卻生怕濃墨重彩的文詞,暈染了他的清澈,生怕張揚的喧囂驚擾了他的安詳,他就那樣久久的、靜靜的流淌在我的記憶中。
想起走進鳳凰小鎮仿佛還是昨天的事,那是6月初夏,輾轉汽車、火車、汽車開始了一場散漫到底的自助旅途,身體隨著車子幾天的晃動,半夢半醒的狀態,已經疲軟得像面條一樣。當汽車穩穩當當的停在一顆老樹邊上,呼吸驟然清新起來,古老的小鎮呈現在眼前:一座青石拱橋、一條綠幽幽絲帶一樣緩緩流動的江水、兩排沿江蜿蜒的角樓,乍一看,一切就像一幅江南名畫。
穿過潮濕的小巷,我們找了個憩息之所,東家、房客、閣樓,兩扇木格窗,只是從房間里無法眺望沱江。但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這個小城融在一起,跟這小城有關的一切,都可以近距離的領略探索、貪婪的撫摸欣賞,盡情的置身其中。
清晨,寂靜的古城淹沒在一片煙海,籠罩在潮濕微涼的雨霧當中,鏡頭下的小城尤如仙境。晨暉初顯,小城慢慢從安詳的沉睡中醒過來,街巷繁華漸起。
白天小城開始人潮涌動,寬厚的青石板上穿街走巷的游客絡繹不絕,似乎所有懂得閑散的人都聚集在這里,熱鬧卻步伐緩慢。江邊大大的.青石河床是最靈動的一道風景,流水錯落順江而下,形成淺灘,有相依而坐的情侶,情話已是多余,閉上雙眼靜靜依偎,有結伴而游的男女、小孩在水中嬉戲,隔江還能遠遠的看到忙著洗衣的人們。離開江邊,穿梭在小城,頓感時光交錯,血粑鴨、臘肉、米酒,濃厚的湘西文化、精致的苗家織錦讓游客仿佛置身世外。苗漢雜居的小巷里深藏著現代與民族結合的特色韻味,游客遠離都市,在吊腳樓的木屋里聽著現代的音樂、喝著啤酒又是別樣的感觸。
隨著夜幕降臨,江邊乘涼、放河燈、挑荷包、拍照、賞夜景,無不在江邊吹撫的涼風中透著愜意。夜深了,江邊人煙漸稀,游客漸漸回到各自休憩的客棧,除了沱江流淌的聲音,幾乎萬籟俱寂,偶爾雨夜,雨打瓦片清脆的聲音和江水聲交織在一起,聽著天然的交響樂,睡眠也變得憨暢淋漓。
一條江、一座小城,記憶中早已化作一段纏綿的故事。緩緩流動的江水如少女般深情纏綿的撫摸著小城的輪廓,唱著苗家女的情歌,透著清澈和靈動,生動得難以形容。厚實如城墻上的石板,就是那男子,粗狂而堅實,安靜淳樸的屹立在那里,帶來質樸本色的感動。這一切無不讓人感受到沈從文《邊城》筆下的戀人早已融入這水、這山、這城墻,他們用各自的執著,穿過滄桑歲月,守望成景。
【邊城記憶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邊城》記憶散文隨筆05-02
記憶的散文隨筆04-27
最初的記憶散文隨筆05-01
故鄉記憶散文隨筆04-30
淡化的記憶散文隨筆05-01
夏天的記憶散文隨筆05-01
彩色的記憶散文隨筆05-01
冬天的記憶散文隨筆04-30
青澀的記憶散文隨筆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