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粽味留香散文欣賞
題記: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
又到了端午節,街道兩邊一堆一攤的滿是紅艷艷的香囊,繡包、花繩。細嗅空氣中游弋著一縷一縷香草味,艾草味。自己就蹲在攤位上挑了一個香包,掛在包邊,準備把端午帶回家。超市里擺滿了各味各樣的粽子和油糕,通知大家端午來了。
七彩的夜幕下,城市的街市里,看到許多人只賣了幾個粽子和油糕,香囊鮮有人買,我呆了又呆。可能是城市的孩子不習慣帶它,而大人們又過了這個年齡,也無帶它情節,于是就冷落了街頭等待客人來買的老太太,大姨、嬸子。是啊,城市是現代,端午只屬于農村,屬于傳統,和城市無關。
端午節的情懷早在多少年前,存放在老家那條深巷里。每年的每年,她眺望你,偷撩你。讓你撥開一把艾草細瞅,一掬香草細嗅,三五粽葉折疊裝包。
那時青果剛剛坐實,黃瓜秧子剛上架,菜瓜起蔓開黃花,離端午還有三五日。只要天氣無雨,傍晚時分,巷道里的婆婆媽媽們就端著她們的針線笸籮,提著小木頭凳,步出院落,坐在自家大門口,手上做著香包,嘴里說著家長鄰短的話,笸籮里放著彩布,彩線,香草。我們孩子就圍著自家人,一會兒手里綴出一根線,一會兒翻個花布頭。
“別動!去!一邊玩去!比菒懒藡,就像趕小雞樣哄。于是我們又圍到另一家,靜靜的蹲在旁邊,托著腮,歪著腦袋,斜眼瞅望著。
“紅— ”媽喊了:“把你姨的那塊綠布拿來,讓媽用一點”。
“哎!”搭話間,一個紅衫女孩飄揚著布已送到媽的手上。
“姐,把你香草給我點,我的不夠了!
“你用,這么多,你隨便拿!
“快去,把你姨的香草給我拿點!”
“不—么—”孩子左右扭著身子,厥翹著嘴。
“不去!不去!做好了不給你帶!眿屟鹧b生氣了,舉起了手。
“就帶!就帶!我偏就帶!”孩子一步一步忖過去。忽然綠衫一閃,一把香草已塞進香袋里了。
“嫂子,這個褶我不會壓,你幫我一下”。于是兩個婆婆就湊在一起了,一個壓褶,一個穿針。
手巧的,一個下午,也只能做一個簡單香包。復雜的像:葫蘆、荷花、梅花、蛇、青蛙、菱角、發財桶……三五日才能做好。
到了端午的前一日下午,婆婆媽媽發號命令“去!把這兩個香包給你舅家娃拿去。順便把這三個給你姑家也帶上,把案上那兩袋粽子也帶上!薄笆牵 ,我跑著走了。
香包做完了,該包粽子了。端午前一天,一大早媽起來先把米淘洗干凈,泡上。然后叫上隔壁的兒媳婦,下了河灘,在水草間,拔回沉香碧綠的粽葉,泡在白色的洋瓷盆子里,沁人心脾的綠綠香就滿屋飄起。這時太陽才剛剛跳上山頭。
媽做早飯,飯后,米也泡的差不多了,于是媽就打開后窗吆喝“秀兒——,米泡好了,包粽子咯——”,就聽到秀兒的腳步聲招喚鄰居聲,從巷子里傳來。三四人來了,全是鄰家孩子他媽。她們圍坐在方桌周圍,孩子擠在他們間,有的遞粽葉,有的往她們的粽葉窩里塞米,媽的手上下翻飛,包裹,纏線,打結。小手和大手會在空中碰在一起,又趕快避讓,水珠飛旋,米粒粘在手上,臉上,灑在衣衫上,沒有責備聲,只有哈哈笑聲。一盆冒尖的粽子包好了,秀兒端著粽子盆去她們家煮粽子。粽子煮好了,各家一小盆。我家的粽子剩的最多,上學時,拿上三二個,給要好的同學吃,要吃到端午節過了好幾天吶,才消失了端午的尾巴。
媽又該到別家炸油糕了,我就和玩伴們聞著香氣,在人家院里跳方格,等著大人們發油糕吃。我是不敢去秀兒家,她們家的屋檐下放有蜂巢,蜂子們烏壓壓一群擠在巢口,熙熙攘攘,擁擁擠擠,忙出忙進。,秀兒家的房子是土墻,蜂子們把她家房子的土墻鉆了許多小洞,蜂子們鉆出鉆進,很是嚇人。那蜂子蜇人是很疼的,芳芳被蟄了一下,疼得又哭又叫,又甩手又吹手,媽媽趕快給她抹蒜汁,抹著抹著手就腫了,紅紅的像發糕。從此我不敢走近蜂子。不過秀兒家的蜂蜜很甜,有槐花的蜜香,黃涼涼的。每到這時侯,鄰居們都會收到一大瓶。
做好了油糕,一家一家的送,孩子們排著歪歪扭扭的隊,站在廚房門口,等著大人們調遣。我端著油糕,屁顛小跑著給麗家送去。哎呀,不好,一個油糕從小盆里竄出來,奔到地上。四下望望,無人,順腳給后面的花花家狗踢去,它正一路小跑跟著我,一個油糕飛過來,他被定住了,站在那兒呆呆的望著我,嘴里似乎呢喃“毛丫頭 ,多不小心呀!”。我斜眼瞪著對它說“我小心了,你不是白跟我走一趟了。吃吧!回去不許說!”小狗低下頭,斯文的吃著,吃完,舌頭伸出,把嘴唇舔個圈。我轉過身不敢跑了一步一步的走著,小狗一步一步跟著。
端午節來了。天剛剛露出暖色,我就被媽拉起來,去沾露水。迷迷糊糊被扯上,好多人已站在巷口等我們。我們順著街走到村口,來到一片荒地,里面全長著艾草。孩子站在地邊,媽綴出花繩綁結在我們的爽手腕上,媽把艾草上的露水擄下來,往我們的頭發上抹。據說我們這一年都不會碰到蛇。身上有了艾草味,就不被蚊蟲叮咬,頭發會長得又黑又長。那一年,是不是真的沒見到蛇,沒被蚊蟲叮咬,我忘記了。
太陽出來了,露水漸漸隱去,陽光妖嬈。我們每人抱一抱艾草回家。頭發濕漉漉貼著,腦門粘著草籽,草葉。心卻是藍格瑩瑩的。那天,媽會給我用艾葉水洗澡,還有好吃的,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和伙伴們去桐樹林玩。月亮升上來,把桐樹林照的影影綽綽的,我們玩“游擊戰”,援朝就躲在豬圈里,和豬窩在一起,壓得豬不停的哼哼,我們就找到他了。
人長大了,我也離開了家鄉,父母也不在那住了。雖說不遠,無事也沒有回去;兒時的伙伴也像蒲公英的種子,被命運吹的滿世界都是,相聚也難,回去也無處可去,便無回去的理由了。
去年春天姨夫不在了,回鄉奔喪,不想我們是以這樣的形式見面,實是感慨。十幾年沒回去,故鄉是熟悉中的陌生。故鄉人少了,年輕人打工走了他鄉,留下的是孩子和老人,老人多年不見,亦陌然,漠然。孩子更是不認識我。徒然間感覺自己雖是主人,已是曾經,而今分明是鄉外客,心寂寂然。更何況兒時的家屋已覓不到,原址翻蓋了新房。兒時玩過的那片梧桐林已被砍伐,做了人家院落。自我覺得:“十年生死,不思量,自難忘!”我沒有一天不憶起你?墒羌亦l已記不起我是誰,把我流放了。
鄉音在,我是鄉客。鄉情還在,故鄉卻不認識我。故鄉啊,只在記憶中,在兒時的那段光影中。故鄉啊,此情綿綿無絕期,如若與君斷,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粽味留香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殺雞散文欣賞10-14
汪國真散文《生活》欣賞08-18
永遠的故鄉散文欣賞10-02
散文詩歌欣賞10-31
散文欣賞:微風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賞07-07
奶茶劉若英散文欣賞07-10
閩南游經典散文欣賞07-10
散文欣賞《西湖的綠》08-22
古代的屏風散文欣賞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