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村莊短篇散文欣賞
我離村莊而去,村莊與我越來越遠。
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和壯年都在村莊里渡過,我的大部分年華就在村莊里流逝了,村莊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也留下了辛酸的往事。
村莊里的日子是漫長的。
村莊里的人們淳樸厚道,熱情祥和,淳樸之中夾雜著愚昧和野蠻。
記憶中老家村子里的山水川洼,溝壑崖坎,是美好的,樹林,水溝,草坡,泉眼,是伴我生長的驛站。
童年是美好的,故鄉是美麗的,但只能在回憶中,就像童年不能復返一樣,故鄉也不能返回,實際上誰也不想回到逝去的歲月中,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你還想過那種愚昧的鄉村生活嗎?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就想改變村子里的思想面貌,但這談何容易,根深蒂固的舊思想,不經過好長時間的改革,怎么會一下子變好呢?
我想逃避,對現實生活不滿,就選擇逃避,離開這個充滿無知的群體,走向一個文明的社會群體中,但絕對文明的社會生活在哪里呢?慢慢的我明白了:你得立足現實,你不能去找世外桃源,歷史上的好多人都想去過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沒有一個人成功找到,說明那不是現實,是想象。你要過上現代文明的生活,你就得改變現實,首先要改變自己,然后改變家人,然后改變周圍的人,然后改變村子的思想面貌,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你得下大工夫多年去奮斗,于是我就選擇了教師職業,只有普及文化知識,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質,才能改變村子的思想面貌。
父親給我的教育是深刻的,殘酷的。
父親是舊社會接受宗教思想教育的知識分子,有一段時間得到村民的尊崇,小小的村子里,他的話很頂用,人們對他的那種崇拜讓人難以接受,父親信口開河講話,民眾也信服的簡直五體投地,但我認為,父親并沒有多少學識,只是學會了一點點宗教入門知識而已,況且修養不算高,我對民眾的這種盲目崇拜有點反感。后來村民開始反對父親,原因是他要進行宗教改革,改變了原先的宗教禮儀,某些具體化的細節;浇痰臍v史是教派斗爭的歷史,伊斯蘭的歷史是血腥內斗的歷史,沒有相當的群眾工作經驗,容易引起沖突流血,教派斗爭激烈化。
父親單槍匹馬,成了村子里的眾人攻擊的對象,家庭走向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少數人指控,盲目的群眾跟隨,憑著人多勢眾多次舉行群眾性的壓制活動,村子里不讓父親用電,不讓吃井水,那些以往與父親有恩怨的村民借機制造事端,引起內訌,從盲目崇拜到盲目斗爭,顯示了村民的愚昧無知,簡直無聊極致,可笑透頂。
村莊改變了,村莊里的文化知識普及了,老一輩的人都去世了,新一代的人都是有點文化知識,出過門,見過外面世界的人,思想比較開闊,不再爭教內斗,不再為那些無聊的'事情糾纏不休。
很慶幸村子里出了幾個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馬梅,從一個貧苦的家庭出身,由于學習優秀曾得到縣鄉干部的捐助,遠處昆明求學,學業圓滿歸鄉,考上國家公務員,她是村子里的嬌嬌者,婦女知識分子的代表。她是村子里的明燈。
馬香是我的學生,初中剛畢業的她,和村子里的其他姑娘的命運一樣,經不住說媒者的腳步絡繹不絕,父母只好就答應了一門親事,彩禮部分已經送到,選定日子就要出嫁,這個姑娘就拒絕婚事,她要繼續求學,這是村子里的首列,這樣的事情山溝里很少發生。
后來馬香去鄉中學補習,然后考上中專,然后鄉衛生院做護理通過自學拿上大學文憑,現在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沒有特別的事情很少去村子里,去年因家務里有事情,必要我去一趟,原因是這樣的:父子因姑娘的出嫁意見不合而吵架,然后父子沖突,父親拒絕回家。父親的意見,姑娘不能出嫁,因為學習很好,就讀高中,然后考大學。兒子的意見,出了個好婆婆家,家庭條件很不錯,尤其是姊妹親,面子下不去,姑娘家遲早要給人,還不如早給完事。我應該向誰說話呢?這個理由評給誰呢?
這個父親是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曾為某縣人民醫院院長,是六十年代村子里最高的知識分子,已退休多年,養病在家。這個兒子是回族最尊重的宗教知識分子——阿訇,曾本村清真寺開學。
姑娘的事情大多數由父母做主,最后姑娘出嫁了,就是當爺爺的不參加婚禮也罷,婚姻照常舉行了。
村子里的故事很多,就像村口的小河流水一樣,天天流淌,那些故事很少存在人們的心中,大多都已被忘了。
很向往村莊里的山山溝溝,再去趕一群羊當,挖個土鍋灶燒洋芋,但村子里已經沒有了羊群。
那個村莊老了,快要消失,新的村莊逐漸在產生。
【遠去的村莊短篇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遠去的村莊散文欣賞04-17
遠去的村莊的散文03-31
這遠去的村莊散文03-26
遠去的村莊隨筆散文05-08
遠去的村莊散文隨筆05-01
遠去的鄉味散文欣賞04-17
散文欣賞:遠去的心04-03
吹過村莊的散文欣賞04-04
遠去的農具磨子散文欣賞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