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條狗的使命散文欣賞
時過八年后,這部《一條狗的使命》會讓我遇到什么?
本來是帶著批判去看的,但看完以后......我對導演真心佩服的五體投地!
導演用狗狗的五世之命,揭露了狗在不同家庭、不同生存環(huán)境下的命運,同時也揭露了現(xiàn)代社會下的人,常常因為沒有“活在當下”而有著無窮盡的焦慮的真諦。
第一世:沒有看清品種的幼犬----出生就夭折的“慘命”
劇情剛開始時,主角貝利一生下來沒有多久就夭折,甚至很多觀眾都還沒有看清它是一只什么品種的狗生命就結束了。這個橋段事實上揭露了,很多新養(yǎng)狗人在對狗沒有任何健康常識的條件下,只因自己想養(yǎng)一只狗,或者只因看到別人養(yǎng)了狗就去買狗養(yǎng),而買回來后,沒有養(yǎng)活幾天就夭折的現(xiàn)象。
在中國的新城市養(yǎng)狗人群體中,幾乎每個養(yǎng)狗人剛開始都在家養(yǎng)死過一兩只幼犬。很多時候大家都一味地怪賣狗的人賣病狗,也許真的有這樣的賣狗人,但不可能全部都是這樣的賣狗人的。
第二世:新斯科舍獵鴨尋回獵犬----既滿足了人類文明,又釋放了自我天性的“福命”
有人陪伴,有人喂養(yǎng),有健康免疫,有正式登記管理,白天有大院子大草地自由奔跑,有人陪著互動,晚上有溫室安睡,能活到終老死去。
對于狗來說,真正的幸福是一半為適應人而活著,一半為釋放它自己的天性而活著,最重要的是,能正常的活到老死。這才是真正人、狗、社會平衡共處的生活最佳狀態(tài)。三者都保證了自己的正常發(fā)展,同時也完成了最佳的相互合作。這是普通人養(yǎng)狗的普世終極追求。
第三世:德國牧羊犬----為大自然的共同利益而獻出自己生命的“殞命”
站在人類社會需要更高進步的高度去看,我們認為這是狗的生命價值的升華,人類為了維護整個社會能更普世安詳?shù)某掷m(xù)發(fā)展,在努力付出自身的價值以外,還給狗賦予了超越它們生命本能的生命價值。從大自然整體平衡發(fā)展的意義上去講,社會職能性工作犬生命意義的高度遠遠要高于個人家庭養(yǎng)犬。
對于它們的生存方式我們無可厚非,我們也沒有資格純粹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批判職能部門對它們的特有生存方式,因為這些狗用生命換來的社會價值享有者本身有我們一份。我們能去做的只有讓我們自己更好地去遵守社會公序,人人做到守法守序,需要狗付出生命代價的社會職能崗位就會越來越少。
當然,如果有些人專門借用狗的社會職能崇高價值而讓狗承受這些生活磨難只為得到自己的一己私利,那這種人根本不配談對狗的愛和尊重。
第四世:威爾士柯基犬----被捧為寵物而實則憂郁一生的“幽命”
真正讓我對導演敬佩的就是這個橋段,貝利轉世為一只威爾士柯基犬,一生看似被主人奉為愛物過得一生安平,但實質上,導演在最后的鏡頭中讓它孤獨地坐在鏡頭前瞬間跨越到老態(tài),最后再幽幽閉眼死去,如果我沒有前面十五年的從業(yè)經(jīng)歷,我永遠也看不到我今天看到的憂傷。
這只柯基一生的生存狀態(tài)是目前所有把狗當成一種私人物品來擁有的最普遍現(xiàn)狀,人們往往只是從人的情感感受去理解狗,認為給狗好吃的,向狗投射人的愛慰情感需求,就是在愛狗,沒有人會俯身站在狗的視角去看自己,沒有人會站在狗的天性去了解狗。這只狗一生當中沒有幾次能在大自然自由釋放,縱使有了一個同類在陪伴,但也是兩個相同命運的疊加,沒有人能看懂它最后死去的眼神,它的主人最終并不懂得它的內心。
這是目前所有城市圈養(yǎng)狗的宿命,一生都在期待,一生都在憂郁。它唯一比其它狗好一點的就是最終還是活到了老,沒有被轉送,沒有被遺棄,沒有夭折,沒有被流浪而已。
但,它的主人卻因它而找到了一生的陪伴和心理歸屬,這是一種心靈上的不公平。
第五世:圣伯納犬----重回人狗共處終極福命的期待
不得不佩服導演拐了一個如此大的彎,在批判了人類常常面對動物時,只顧自我情感表達,而不顧對方天性存在必要性的普遍謬愛倫理。
最后在主人翁幾十年單身再次與所愛之人終成眷屬的劇情結尾,也折射了人類之間的愛就是一個相互獨立又相互為伴的陪伴過程。
【狗的使命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家有賤狗散文欣賞07-07
殺雞散文欣賞10-14
一條狗的使命經(jīng)典臺詞01-14
《一條狗的使命》經(jīng)典臺詞01-17
汪國真散文《生活》欣賞08-18
永遠的故鄉(xiāng)散文欣賞10-02
散文詩歌欣賞10-31
散文欣賞:微風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賞07-07
奶茶劉若英散文欣賞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