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岞小海大散文欣賞
家鄉很小。游家鄉,一日足矣。清晨,穿過靜謐的惠女林場,光著腳丫踩在碧海金沙灘,張開雙臂,聽林海濤聲,望薄霧輕紗中風車徐徐轉動。午間,駐留南賽澳口,賞頑石靚影,千帆競秀,遇惠女蹤跡,覓古衛城遺跡、宰相故宅。傍晚,呆坐“狗仔尾”海堤,一邊汪洋蕩漾,一邊魚舟唱晚。夕陽西下,風光旖旎,驀然回首,已是燈火闌珊。
岞地雖小,卻是奇地。航拍家鄉像即將登岸的玉蟾,頭剛剛觸碰到陸地。縣志記載,家鄉原是島,與大陸連續的一段海灘叫“七里湖”,潮水經常淹沒海灘,行人無法通行。南宋時,家鄉出了個大官,衣錦還鄉省親,當地官員發動老百姓挖掘了半個鳳山的沙土,填平海灘,筑起沙堤。從此海陸相連。“七里湖”公路兩旁,國有鹽場早已荒廢,木麻黃樹枝依然矗立在那里,講述著惠女治理風沙肆虐的傳奇。
奇地出奇石。在我眼里,家門口有兩處石礁最為奇葩。澳口中央蹲著一塊幾十見方的小礁,落潮時能見全貌,像是即將蹦跳出海的蟾蜍,村里人稱之為“厚皮礁”(蟾蜍家鄉話叫厚皮)。我曾有過疑問:這蟾蜍怎么跑海里?阿母跟我講“沉東京浮胡建”的故事后,我便若有所悟:這定是一只來不及逃離的蟾蜍,從此被困于此。離“厚皮礁”不遠的岸涯邊,數米高的巨石塊上岳立著兩粒緊挨著的巨型卵石。羞于啟齒,不過看官一眼就能認出。海邊人粗獷,直呼其名“蘭核礁”[1]。
從“沉東京浮胡建”的故事里,我推測:家鄉原是一片海,四周的海是陸地,一夜之間海陸變遷,陸地下沉,家鄉浮出海面,便成了現在這幅模樣。這只來不及脫困的蛤蟆,被囿于澳口,只能眼巴巴地望著陸地。再一想,海陸更易初期,海面定是波濤洶涌,漁民難以出海捕魚,恰巧某位大仙從此經過,便把身上最沒卵用的東西扯將下來,名曰“定海神卵”。從此風平浪靜,一方平安。但哪里有鎮壓,哪里就有反抗。大海時常裹挾狂風暴雨,咆哮著砸向“定海神卵”。以浪擊石徒增傷悲耳。“生命之卵”紋絲不動,海浪卻摔得粉碎,四處飛濺。每每這個時候,我總下意識輕撫襠下,感嘆大仙法力無邊,感慨命運無常。滄海桑田的事,誰又說得清楚呢?!
如果想和奇石來一次親密接觸,大可走上光滑的礁石,戲戲碧藍的海水。也可在落潮時步入短短的海灘,看看游弋的小魚在水坑里捉迷藏,嚇嚇成群在岸礁上曬太陽的海蟑螂。翻開小石塊,說不定還會遇見海螺、小螃蟹,深挖下去有時還能碰到花蛤蜊,倘若用手指去碰它,便會“啾”的一聲,噴出水花,合上蚌殼。
南賽澳口再往東就是家鄉最東極的“假山”。山上的一石一景象是刀雕斧刻一般,美得跟假的似的。真真假假,辨真假難,目不睱接,讓人贊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假山”定是因這嶙峋怪石而得名,只是以前鮮有人煙,山里頭多安置著祖宗的墳塋,不知什么時候起,“假山”上立起數根高聳入云的風車,也修起了水泥路,從此天塹變通途。“假山”因此成了“風車島”,游客絡繹不絕,文人騷客紛至沓來。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古衛城,風車在濃霧中偶露崢嶸,像是蓬萊仙境。如此奇地,打小卻不覺得她奇,好像家鄉本該如此,總是向往著海的盡頭還有另一個世界。慕名去過很多名山大川,不過爾爾,越覺得家鄉雖小,那片岞那片海卻是那么地大那么地美!
【岞小海大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殺雞散文欣賞10-14
小海螺與大鯨魚08-15
汪國真散文《生活》欣賞08-18
永遠的故鄉散文欣賞10-02
散文詩歌欣賞10-31
散文欣賞:微風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賞07-07
奶茶劉若英散文欣賞07-10
閩南游經典散文欣賞07-10
散文欣賞《西湖的綠》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