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山南散文欣賞
一方南山,數間草屋,你短褐布袍居于此;一柄鋤頭,數株豆苗,你晝出夜歸耕于此;一只籬笆,數朵菊花,你恬然悠閑欣于此。
清晨的山間,彌漫著朦朧的霧,輕輕地掩蓋草木,緩緩地撫摸山巒。一曲清幽的歌調,劃開纏綿的帷幕,飛向山的另一端,驚起幾只夢醒的鳥兒。一個縹緲的身影在霧的盡頭顯現,越走越近,他出現了,恍若仙人騰云駕霧臨世一般地出現了。
灰蒙蒙的大袍敞露著,周身是灰蒙蒙的還未及消散的霧氣,與那似落著灰的袍子交融著,一襲褪了色的衣裳,打著些許補丁,頭戴一頂破邊草帽,腳著一雙破邊草鞋,左手扛一柄鋤頭,右手提一只藤編的籃子。閉著眼,仰著頭,哼著歌,信步而行。
寬松的袍子掠過羊腸小道兩側的野花野草,不一會兒,衣擺便被清晨的露水沾染透。夾著兩三片草葉,攜著四五朵泥土,微風浮動,暗香自來。然而那人對于這一切,像未察覺似的,又或者并不在意,依舊是閉著眼,仰著頭,哼著歌,信步而行。
他左彎右繞的,明明是在小徑上蝸行,卻如腳底生風一般健步如飛。不知不覺,離村子更遠了,竟來到一片田地。這時,他終于睜開了眼,清澈的雙眸平淡無波。輕放下行李,他并未急著農作,而是從籃中取出一小壺酒,和鋤頭一起,橫臥在草垛上,慢慢地品起酒來。
大約酒喝夠了,他才扶起臥在身側的鋤頭,為作物們除除草,松松土,施施肥。若說他是位農夫,定不是稱職的,哪位農夫如他這般悠閑呢?雜草除完,潑了些肥料,便也完事了。
于是,他又繼續和鋤頭橫臥在草垛上,品著酒香,唱著陌生的歌謠。歸入田間自悠游,不論田間的作物長得如何,他始終淡然無波,偶爾又任性得很,什么都不做,只橫臥在草垛上喝酒。
他就是這樣,恬淡又任性。若有一天,他不任性了,不淡然了,那么他也就不是他了。
雖說他似乎對一切都是看得淡的,但他仍有自己鐘愛之物。酒自是其中一物,還有籬邊秋菊。
他將秋菊視為兒女,細心呵護,不住贊嘆。不想農作的時候,便搬一把竹椅,提一壺酒,來到籬笆前,觀賞菊在風中擺動柔美身姿,等到菊都成熟了,他也會學其他人,摘幾朵下來,裝點室內的風景。有時,在花圃里,可以望見遠處巍峨群山,會看見從山坳中涌出的云靄,還有飛倦了的歸巢的鳥兒。
他就是這樣,悠閑又自在。若有一天,他不喝酒了,他不愛菊了,那么他也就不是他了。
他不愛拘束,所以會感嘆“寧為五斗米折腰乎?”他有魏晉公子的風度,既胸懷天下,又為世道所擾;他愛酒,愛菊,崇尚道家那謫仙般的生活。他的悠然自得是那驀然望見的南山;他的淡泊是籬邊的數枝菊花;他的詩是山間氤氳的霧氣,是稀疏的豆苗,是世外的桃花源;他在東邊的山崗上呼嘯,在清澈的流水前吟詩。
人說:“什么樣的品性,就有什么樣的文章;寫什么樣的文章,就有什么樣的品行。”不錯的,陶潛宛如他的詩一般,寧靜,清幽,深邃;他的詩又如他的人一般,淡然,閑適,素雅。與其說是陶潛塑造了陶詩,不如說是陶詩塑造了陶潛。
人淡如菊,從古至今,沒有人比陶淵明做得更恰當,往后大概也不會有。
南山之南,他愛東籬邊的菊愛得癡迷,愛得瘋狂,以至于他最后也成了一朵菊,遺世獨立,物我兩忘。他的夢里不知是否會疑惑:“不知陶潛之夢為秋菊與?秋菊之夢為潛與?”
【南山南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殺雞散文欣賞10-14
古代的屏風散文欣賞10-09
散文欣賞(精選25篇)02-06
開心就好散文欣賞10-10
散文欣賞:微風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賞07-07
奶茶劉若英散文欣賞07-10
閩南游經典散文欣賞07-10
散文欣賞《西湖的綠》08-22
永遠的故鄉散文欣賞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