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文欣賞之致我的語文
“一去二三里,鄉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坐在小學教室的木制課桌上,朗誦著這一首我第一次正式學習的詩篇,詩題與詩人我已依稀記憶不清,但正是這首詩將我帶入了一個更為豐富的語文生活。與詩為友,與文相伴,這就是我的語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淵遠流長。隨著對語文的探討與深入,我漸漸展現出對歷史的渴望與對于詩歌的沉醉。這種中國獨有的文化精髓,一步一步地吸引著我。它們七律成篇,著寫大江南北的豪情壯志;它們五言成詩,實寫著生如浮萍的游子情懷。我不禁感嘆,不禁興奮,原來在百年、千年前的古代社會,漢字還可以這樣運用,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將千言萬語,萬載千愁化作一詩作了,更引人入勝遐想篇篇。在這種文化下,我追尋著詩人追尋著歷史,來到亭臺閣樓上看文人騷客引觸賦詩;來到千波江岸上看深閨秀女樂語成思;來到荒蕪大漠上看戎裝待發持戟殺場。我漸漸明白了語文的魅力。
在漸行漸遠之中,我遇見了詩歌一樣充滿畫意的詞,優美的散文,還有趣味滿滿的小說,我遇見了聞名中外的四大名著與四書五經;知道了文壇奇人唐宋八大家;擴大著自己頭腦中淺薄的漢字;認識了各種體載的獨道用法。
其中我也結識了我非常喜愛的一本書——《詩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各類文人騷客對詩經評價數不勝數,我也早聞起盛名而至。細讀這本書時,你會發現,豪放是外骨,憂傷才是靈魂,《詩經》就是為絕美存在而詮釋的語言,就像《詩經·周南》之中的“逃之夭夭,灼汐其華”,試問能與之媲美的能有幾何?只是讀起這一句,已教人心頭起漣漪,迷亂朦朧中分辨不清,這難舍難收的是桃花,還是那艷若桃花的女子。“青青子,悠悠我心”情思真切,綿綿無絕期,“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諧老”。《擊鼓》一篇,比起“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多了一份平淡溫馨,也一直保留著那份羞澀含蓄。
《詩經》給我對于語文的探索帶來了更多的樂趣,原來語文的這個大千世界中還有這么多絕美的佳作我無從欣賞過,靜謐的,我在我自己的小舟中,在語文的大海中遠洋。
【散文欣賞之致我的語文】相關文章:
愛讓我發瘋散文欣賞10-04
散文欣賞我想家了(精選7篇)09-27
殺雞散文欣賞10-14
我的夢想散文欣賞(通用56篇)11-07
我心飛揚散文欣賞(精選11篇)10-18
我的四月散文欣賞(精選12篇)07-19
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散文欣賞07-10
古代的屏風散文欣賞10-09
散文欣賞(精選25篇)02-06
開心就好散文欣賞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