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照水集》跋散文欣賞
結集付梓似乎是每一個寫字人的夢想。于我,寫字生涯也有十幾年了,雖然斷斷續續。十余年來,嘗試過各種文體,小說、散文、人物傳記、新詩和古典詩詞等都有涉足,浮積了近百萬字,發表過不少,也拿過一些獎項。但是,把她們歸攏起來擇優出版的念頭,確乎是一瞬間迸發起來的。在期待浙東才女藍煙《釵外集》的時候開始萌發,春日下午的暖陽下,坐于快哉亭邊凝神閱讀的那一刻空前強烈起來。想想,5460一起寫詩的朋友有好一些都出書了,去年夏天在蘇州也得到過孤帆的《雪云堂詩集》。
愧稱寫字之人,其實自從我步入學堂,在所有的學科中最不喜歡的要數語文了,作文更加讓我頭疼。小學三年級開始看圖說話,基本上是老師在上面念,我們在下面照著寫。記得語文老師姓萬,其時已經四十出頭了,喜歡在等我們記錄的空兒,捻拔自己白凈下頜上稀疏的胡須。那情景實在有趣,我每每想起的時候,總是想笑,總是把三味書屋那位將頭“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的老先生拉出來一起比照。到了四年級開始獨立作文,我憋了一天寫出幾百字,還被老師斥為“憑空臆想”。不過,野百合也有春天。五年級時我寫了一篇關于鴿子的作文,終于被老師作為范文在班上推介。那時,家中養了幾十只鴿子,屋山墻上掛滿了“二罐子”(過去農村提水用的一種泥燒器皿,釘在墻上,罐內鋪些茅草,可以作為鴿子的窩),我與它們感情甚深,寫起來自然文從字順、情真意切。但是,高興勁只是維持了幾十分鐘,下課后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悄悄地問,有沒有參考別人的?話說得委婉,其中的猜疑還是明顯的,當時直覺如兜頭一盆冷水,直灌入心,也徹底冰冷了對于文字剛剛燃起的一點興趣。初中三年,楊召舉老師帶我5個學期的語文。楊老師面相嚴肅內心和藹,學識頗為淵博,待我極好,使我感到不下苦功去學習就對不住他。幾百個日夜下來,寫作水平沒有明顯提高,語文成績的確不太拖后腿了。
初中畢業后,選擇了中專,讀的是理工科。隨著高校大規模擴招,大學生也如“哀鴻遍野”了,想以中專立于社會顯然不可能。于是自考成為提升學歷和素養的最便捷的途徑,不過這時候我卻選擇了漢語言文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以初中這樣淺薄的底子去鉆研深奧的理工書籍,真是和“蚍蜉撼大樹”一樣,太不自量力了。未曾想,這一急功近利的抉擇,竟然讓我不可救藥地喜歡上了古典詩詞。含蓄的表達,和諧的韻律,凝練的文字和優美的詞句,哪一樣都有著令人不可抵抗的魅力。最初是閱讀,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漸漸地就不滿足了,翻了幾遍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之后便嘗試著自己去寫,數年間積聚了三四百首。現在看來,那些東西除了字里行間浸潤的青春激情,平仄間出,用字蕪雜,幾無可取之處;因而這次結集,很少選用早年的詩詞。
90年代后期,寫了一些新詩,最終覺得自己都看不懂,還是放棄了。同時開始寫散文;散文這個東西容易被大家接受,搗鼓的人也多,我也以此為媒認識了故園、李阿媚、雷泰平、范明道等好友,大家相互砥礪,皆見精進。2000年前后幾年間,煽情一點說,簡直一個“白衣飄飄的年代”,時日不長大家總要嘯聚一次,輪番置酒,高談闊論,不歡不散,不醉不歸。
紫筠這個名字,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使用,并漸漸在坊間傳播開來。很多人以為此名偏于女性化,的確只是我本名的兩個諧音字,組合起來也是我喜歡的意象。筠乃竹子,在我自以為是的想象中,紫竹仿佛有仙家氣派。百度一下,清代陳淏子有書稱紫竹“出南海普陀山,其干細而色深紫,段之可為管簫,今浙中皆有”。去年夏天,我與孤帆同游滄浪亭時,竟不期而遇,還特意向婆娑竹影間留下小照。
稍后一點時間,范明道主持的《彭城晚報》開設“城市故事”欄目,多發一些白領階層的情愛糾纏,我應邀涂抹了不少;可能和當時世紀末的悲涼心緒有關,頹廢氣息濃郁得難以化開。《二00三年的愛情》是其中較晚的一篇了,此后不再涉足此類,重又拾起古典詩詞,并在5460注冊。感到非常榮幸的是,5460一開始就為筆者留了一點雪泥鴻爪,道“紫筠詞有白石風味”(《古典的歷程(2003)》),顯然是過譽了。較為深度介入5460,始于2009年底加入古典聚會群。交流的便利與唱和的頻仍,直接促使了詩詞量質并進,集中收錄的詩作十之七八為2009年以來所寫。
在5460認識了很多朋友,為本書作序的尹月和夢語心皆是佼佼之士。“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尹月是瀟湘才子,詩詞曠達、高遠、渾厚,有東坡遺風;夢語心乃淮南仙子,其地自古文化風流,博大精深的《淮南子》即誕生于斯,受江山之鐘,夢語心亦“超凡脫俗,頗有幾分靈氣,又頗有幾分才氣”(《古典的歷程(2004)》)。得二人為序,是我莫大的幸福,在此深揖謝過。藍煙也是5460中神仙一般的人物,詩詞婉轉,盡得易安神韻;書名《照水集》就是來自她的提議。我曾有句“照水亭亭一紫筠”,最初打算以此為名,又覺得啰嗦。藍言,還是《照水集》吧,簡潔傳神。我欣然采納。藍道,這樣一來,你的“紫美”(參見夢語心序)一名也就坐實了。淺笑,深謝。茶韻生長于遼沈大地,詩詞書畫俱佳,曾拜在齊白石第三代弟子霍安門下,親繪紫竹一枝,設計封面;魚兒是古磚文研究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雅擅書畫篆刻,得其題寫書名,為拙作增色不少。——遙奉以“謝”字,愿可溫酒。
還要感謝我的朋友王瑜珩。我一來到徐州就結識的朋友,十幾年的交往中喝下的酒不下于千斤了,還一同合寫過十幾萬字的人物傳記《像曉鵬一樣飛》。此番文集出版,他前后左右聯系,費了不少心力。王麗娟是我的武大同學,在我為銷路惆悵的時候,自告奮勇要包銷300冊,并道“我只是想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文字若藏在深山就太可惜了”。這份深情厚誼,令我動容,也必將促使我堅定地走下去,無論文字之道,還是人生之路。
要感謝的人和物很多,所有在我詩文中出現、給予我教誨和靈感的老師、朋友、同學和擦肩而過的路人,山上的花石,河畔的水草,夕陽中的歸鳥……不勝枚舉,不再羅列。
【《照水集》跋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散文欣賞《灥水有聲》07-10
散文欣賞:把自己變成水(精選6篇)10-14
清照若水07-06
殺雞散文欣賞10-14
古代的屏風散文欣賞10-09
散文欣賞(精選25篇)02-06
開心就好散文欣賞10-10
散文欣賞:微風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賞07-07
奶茶劉若英散文欣賞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