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文欣賞:十五燈事
正月十五,村莊里的年味還未褪盡,置辦的年嚼裹還沒有吃完。年前年后,熬了那麼久的月黑頭,村人們都對久違的滿月充滿了渴盼。有好些人家還都留了煙花,要和月亮一起來裝飾十五的夜空。
鄉下十五的燈事,不比城里,最熱鬧的,不在村里,而在村外。夜色還沒有完全地淹沒村子,稀稀落落的幾盞紅燈籠,已經在或瓦或草的屋舍前亮起。這是從臘根兒的夜里,就一直挑到了今晚的。
夜色漸漸地變濃,豐盈的一輪滿月開始在東山頂探了頭,被鍍上了銀絲邊的村子逐漸變得空蕩,有一些人已懷揣了一盞盞的小燈出門,趁著月色進了山。這小燈是白天就做好的。從口袋里舀了有二兩的面,和了,揉合,用手捏成一個小碗兒形狀的燈窩兒,然后放到外面的墻頭或豬圈頂上,屋外天寒地凍的,不久,那燈窩就凍僵了,像白瓷,一碰觸,即發出陶罐樣溫厚的聲響。再找一些線繩,捻成一根燈芯。燈窩里再倒入一口豆油。
山里的空氣,較以往肅穆了許多。夜色里,那些出門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踱到親人的墳前,嚓!把小燈點燃了,給逝去的親人照個路,寄托一份哀思。而后雙膝跪下,侵著冷風,喃喃地跟老人絮叨幾句家常,什麼哪個孩子訂了婚,哪個孩子又上了大學。末了,難免垂一把清淚。這燈怕風,用身邊的石頭壘一個巢,讓燈平穩地躲進去,閃亮在里面。新一輩的年輕人,對這燈做了改進,用上了現代設備。從村小賣部買來了五號的電池以及手電筒上的小燈泡,用廢電線連接了,在野外可以一亮幾天,成了氣死風的燈。
村子的墳塋,有一塊在村后山的陽坡上,哩哩啦啦的一片,是最大的一個,也離村子最近,從村子里回頭就可望見。也有的人家不喜歡先人聚居,而喜歡獨處,就把老人的墳埋在了山的更深處,要翻山越嶺,還要橫過田野,所以往往就三兩個人,結伴而行,一同進山。
等這些人絡繹從山里面回來,月亮已經升起了老高,人淡淡的影子印在腳下,跟從自己,一同回村。此時的村子沐浴在月光之中,爆竹開始嗶嗶剝剝地在村子里鉆地鼠一樣這兒那兒地露頭炸響著,回聲在村子四圍的群山間來回迭蕩。璀璨的煙花拔高地竄起來,此起彼落,開謝在村子上空,曇花一現,天地錦繡。
村后墳地里的燈都亮起來,千盞百盞,燈火熒熒,如星似斗。村里的老人們都說,那也是一個村子,村里死去的人并沒有走遠,他們都搬到那個村子里去住了。這么些年,我們居住的這個村子不見生長,可山坡上的那個村子卻是在逐年增大著,已然是個怏怏大村了。
【散文欣賞:十五燈事】相關文章:
殺雞散文欣賞10-14
汪國真散文《生活》欣賞08-18
永遠的故鄉散文欣賞10-02
散文詩歌欣賞10-31
散文欣賞:微風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賞07-07
奶茶劉若英散文欣賞07-10
閩南游經典散文欣賞07-10
散文欣賞《西湖的綠》08-22
古代的屏風散文欣賞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