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你習慣了逃離哲理散文欣賞
引言:我常以為是不可抗拒的現(xiàn)實遮蔽了我的道路,后來我才發(fā)覺,那里留守的只有我的怯弱而已。
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從一開始就可以飛,飛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實他什么地方都沒有去過,這只鳥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死了。
長久以來,我都對哥哥的這句臺詞念念不忘,許是執(zhí)著于他的一生,更或是執(zhí)著于這個無根鳥的故事。
如果每個人都是那么一只鳥,都有著不同的姿勢,或扶云之上,或展翅翱翔。那么是否有那么一只鳥,他時時倉皇,仿佛從來都到不了彼岸?或許你我都不曾發(fā)覺,這世上原來有一種尋覓,恰恰是為了逃離。
有那么一種人,他們像過客一般途經(jīng)著自己生活的每個片場,在每一段歲月里都憧憬著那段歲月里所沒有的東西。就像年少時向往青年時的自我,青年時向往老年時的淡然,就這樣一味尋覓,總覺得若能企及便可以免去這些奔波勞苦,就這樣一直走,一直走,可每每回首,卻終是一無所獲。
或許我也是其中之一,我曾無數(shù)次描募我的夢想,卻每每都把它安置在很遠的地方,總覺得那些華麗的設想與現(xiàn)下蒼白的瑣事格格不入。而我未曾意識到,這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種逃離,逃離現(xiàn)實的真實鈍痛,然后用一個不可知的未來讓自己麻痹。
大抵只有在你沒有把握去駐留的時候才會選擇逃離吧,逃離不同于飛翔,飛翔時腳踩實地,或立足于枝干之上,它們早已安置好自己的位置,即便不能乘風而起,也能安然自若,處之泰然。而逃離是因為腳下?lián)u擺不定,所以才會一味的奔走,它渴望停留,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在現(xiàn)實中跌沛流離,所以它最終哪里也沒能去過,而是在一開始便已死去。
這讓我想起了《阿甘正傳》里的珍妮,她曾對著天空祈禱:神啊,請將我變成一只鳥吧,這樣我就可以飛走了,飛的越遠越好......
此后的一生,她也正是繼續(xù)著這樣的逃離,就像她一直大聲的向阿甘呼喊run那樣,她以為逃離便可以躲避那些不如意。荒廢學業(yè),吸毒,濫交,她用盡所有的方法去麻痹自己,去避開那些生活的疲憊和不堪,可最終依舊一無所有,她的生活像是一個草草勾畫的涂鴉,沒有一個角落可以讓她依附。就這樣,她從來都不曾有過安全感,也自然從來不曾得到她想要的幸福。
慶幸的是她最后沒有再躲避,她剪了短發(fā),找了一份工作,見到阿甘時她沖他點頭微笑,我覺得那大概是影片里她有過的最美的一刻了,踏實而從容。正如我曾向一位長者問起:為什么眾人都說蒙娜麗莎很美,而我看起來則不外如是我記得那個長者說:她的笑舒心溫柔,透著淺淺的幸福,大抵只有內(nèi)心踏實滿足的人才會有那樣的笑容吧!
我常以為是不可抗拒的現(xiàn)實遮蔽了我的道路,后來我才發(fā)覺,那里留守的只有我的怯弱而已。當你習慣了逃離,你總能輕而易舉的為自己找到一堆不去直面的理由,前路無知,機會渺茫,你將全部的過錯都歸咎于你不可改變的外力,那些借口精妙到甚至于連你自己都無從反駁。
其實一切就在那里,你不去改變便永遠只是斷壁殘垣,你視而不見便會日趨糜爛,你像是寄生在自己生活里的軀殼,分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卻找不到絲毫的歸屬感。
比起那個無根鳥的故事,我更喜歡那個荊棘鳥的傳說。
傳說中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
雖說生活總不至于生來痛苦,可是每段幸福無不鋪墊著大段痛苦的前路,多一些堅持,少一些膽怯,終有一日,你我能將那些荊棘悉數(shù)斬平,那其后,或許便是你我苦苦尋覓的歸宿。
【當你習慣了逃離哲理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殺雞散文欣賞10-14
當你老了,溫暖的光還在散文(精選6篇)07-21
逃離04-26
逃離07-08
習慣了07-06
汪國真散文《生活》欣賞08-18
永遠的故鄉(xiāng)散文欣賞10-02
散文詩歌欣賞10-31
散文欣賞:微風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賞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