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魔鬼與天使優秀散文欣賞
近日,媒體報道了一則消息:臺東市有位媽媽虐打7歲女兒,鄰居把她瘋狂毆打孩子的畫面錄下來并報警。錄像中,媽媽用蒼蠅拍使勁拍打孩子,并不斷用腳狠踹,小女孩蜷縮在墻角,痛苦地呼叫:“不要打了!我的牙齒斷了。”母親的辱罵聲和女兒的求饒聲讓人聽得心痛。最終警方趕到制止了這場虐打,由于已經不是第一次虐童,母親被警方拘留,女童也由社工緊急安置在寄養家庭。
一年多前,重慶時報報道:警方接到報警稱有人虐待小孩,警方趕到后發現:原來夫妻間正在激烈爭吵,8歲的女兒在旁邊的沙發上被嚇得大哭。在民警的反復勸說下,這對夫妻才停止了爭吵去哄小孩。
“臺東虐童事件”引發了無數善良人對該母親的憤怒和譴責,而發生在重慶的事件卻多被看作一場誤會。其實,重慶事件和臺東事件本質上完全相同,都是不折不扣的虐待,有人也許會問,沒打孩子也算虐待嗎?
當然算!這是虐待的另一種形式——漠視。虐待并不僅僅意味打罵,本質上講,虐待就是反復使人處在恐懼和無助狀態的行為與態度。容易被觀察到的身體摧殘并非虐待最重要的傷害,虐待最本質的破壞性在于對心靈的折磨。
無論臺東被打的女孩,還是重慶嚇哭的女孩,在那個特定的場景中孩子都體驗著強烈的恐懼感。她們不知道媽媽為什么會如此殘暴地對待自己,也無法理解父母為何像惡魔般歇斯底里地爭吵而漠視自己的存在。恐懼之外,她們還體驗著深深的無助感,因為傷害與恐懼來自她們最依賴和最應保護她們的人,在此情境中,孩子無法設想還能求助于誰。
孩子的弱小決定了她們必須依戀父母才能生存,這種依戀關系甚至比生命都重要,為了維持依戀,孩子必須認為父母是“好的、善意的、可信賴的天使”,然而,如果父母不具備這些特質,例如粗暴地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就需要將他們“塑造成天使”,塑造的方法是以“水落石出”的方式讓自己認為:“我是壞的,是罪孽深重的,應當被拋棄或受到虐待。”從而合理化父母的打罵和漠視。尼采說,人們寧愿作為魔鬼生活在天使的世界里,也不愿意作為天使生活在魔鬼的世界里。因為,即使身為魔鬼,假如能生活在天使的世界中,仍存在美好的希望;然而,如果生活在魔鬼的世界里,既便是天使也將終身在無望的黑暗中掙扎。在充滿虐待和漠視的家庭中,孩子只能別無選擇地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魔鬼,這是心靈世界的可怕規律。
虐待,尤其是來自父母的虐待,是孩子成長中最殘暴的魔鬼,這魔鬼肆意摧殘著孩子的心靈!請停下來吧,那只虐待的手!
【魔鬼與天使優秀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我的天使和魔鬼10-02
我的天使和魔鬼10-02
我的天使和魔鬼10-02
我的天使和魔鬼10-02
我的天使和魔鬼10-02
我的天使和魔鬼10-02
我的天使和魔鬼10-02
我的天使和魔鬼10-02
天使和魔鬼作文(通用23篇)09-03
感恩父母優秀散文欣賞(精選34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