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文欣賞:心在山水間
寄身遠離塵囂的山水之間,與清風晨霧為伍,與鳥語蟲鳴為伴,是我常懷心間的夢想。多少回了,我用撥動的指尖在電腦屏幕中搜尋我夢里山村的情景——哪怕只是一曲清溪、一彎小徑、一隅荒村。而當一幅幅意境幽遠的畫面跳躍奔來,我敏感的神經常常被牽引著、震撼著,我心馳神往,情志游離于身體之外。曾一時間,心靈如倦鳥歸巢般地溫暖踏實。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算不上智者、仁者,也不敢當有水的品性、山的胸懷,但我愛水愛山,對山水風光有一種心靈的神往。
前些年,我在一個大山深處的瑤鄉工作。那青山綠水間,從淙淙泉流、啾啾鳥鳴中,我領略了山的寧靜沉穩、水的溫柔清涼;在習習清風里我吞吐著泥土和野花的芬芳。——于是,我似乎明白了古人之所謂的“得其所哉”。每當工作之外,飯后茶余,我總喜歡容身于自然山水之間,品讀春山的博大幽遠,抑或是那冬日里落木枯草間的片片凄涼。
生于山間農村,可是對山水的親近,我沒有滿足。小時候,被夏日的太陽曬得泥鰍般溜黑,依然熱愛滾燙的石板和清涼的雨水。小時候,天黑了也不曾有過害怕,再曲折坎坷的小路也能摸黑著回家。在平靜的山村里,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沐浴著自然的風雨,汲取著大地的靈氣,粗茶淡飯也只覺得特別香甜,硬板床鋪也睡得特別酣暢。太向往了,那久遠了的村莊,那夢一般的山水家園。
如今,物質的惡棍戰勝了我精神的禿鷹。因為生存的需要,寄生于繁雜沉悶的鬧市,其實,我簡單的靈魂里,天生有一種避世遁空的情結,而流淌的血脈里也毫無趨炎附勢的基因。我嘗想,在我的生活與生命的矛盾之間,生命就這樣被繳械了嗎?我心有不甘。很多時候,我認為心靈的皈依比任何一種物質的歸宿要真實得多。只是,人們總是在精神與物質的矛盾徘徊中失落,在出世與入世的艱難決擇中掙扎彷徨。
古往今來,日子重復著,歷史重復著。
兩千三百年前的屈平是矛盾彷徨的,他行吟汩羅河畔,終以魂歸江河;一千六百年前的陶潛是矛盾彷徨的,他別彭澤而奔南山,以成就“托體同山阿”的夢想;九百年前的蘇軾也是矛盾彷徨的,他顛沛黃州東坡,在吟嘯徐行間“竹杖芒鞋輕勝馬”,最終得山水之靈氣而頓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每個人都有自己精神的夢鄉。我獨向往那明明朗朗、簡簡單單的山水家園。我愛山的平平和和,愛它的穩重長遠,愛它于千年風雨中的安安然、泰泰然。
【散文欣賞:心在山水間】相關文章:
山水間散文(通用15篇)08-17
我心飛揚散文欣賞(精選11篇)10-18
山水知音散文03-03
殺雞散文欣賞10-14
我最欣賞桂林的山水04-25
寄情山水散文(精選20篇)07-22
汪國真散文《生活》欣賞08-18
永遠的故鄉散文欣賞10-02
散文詩歌欣賞10-31
散文欣賞:微風往事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