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散文欣賞:知行心

時間:2022-09-10 02:36:44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散文欣賞:知行心

  也許世上最遠(yuǎn)的距離,不在天涯海角,卻在知行之間。人生在本質(zhì)上是一場踐行。有一顆知行心,便拒絕做只尚空談卻無所事事的局外人。

散文欣賞:知行心

  2004年夏天,有全球第一CEO之稱的杰克·韋爾奇來北京參加企業(yè)高峰論壇,經(jīng)過一番交流,希望從他身上獲取秘訣的一些商界精英失望了。有人問:“我們知道的差不多,為何與你的差距這么大?”

  “你知道了,但我做到了。”韋爾奇微笑著回答。這一幕,讓我不由地想起王陽明“知行合一”的著名論斷。知與行分屬兩個世界,之所以強調(diào)“合一”,是因為難在“合一”,難在將“知道”與“做到”劃上等號。

  不過,韋爾奇做到了這一點,他有一顆真正的知行心。相反,那些自稱“知道的差不多”的人,卻在行動上差多了。陽明先生認(rèn)為,“與行相分離的知,不是真知”。有的人縱然“讀萬卷書”,若不知消化、不會轉(zhuǎn)化,不配合以“行萬里路”,那往往是一條只會尋章摘句的“書蟲”,是在實踐層面幾乎可忽略不計的隱身人。

  知行心是知而行之、知行并進(jìn)的心靈。它立足于知,著力于行,化頭腦里的知識為行動時的本領(lǐng),變明白了的事理為實實在在的事業(yè)。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動手才能實現(xiàn),相比我們在想些什么、知道些什么,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才更重要,它真正體現(xiàn)一個人存在的社會價值。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也許世上最遠(yuǎn)的距離,不在天涯海角,卻在知行之間。人與人的巨大差別,也具體地反映在每一個當(dāng)下的行為之中。對任何人來說,想一件事與做一件事不同,前者單憑理性認(rèn)知,后者還需實際操作,這就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

  而只說不做的飄浮習(xí)氣,在我們的歷朝歷代都大有市場。有這樣一批人,或者被稱作“清流”,或者被罵作“腐儒”,他們知曉無數(shù)道理,所以調(diào)子總是很高。另一方面,卻拒絕做事,不參與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務(wù)。正由于“懂事”又不做事,他們就有指手劃腳的優(yōu)越性,平時習(xí)慣于冷嘲熱諷,在一旁充當(dāng)坐而論道的“高人”。

  整個社會若充斥太多這樣的人,那就有大問題。人生在本質(zhì)上是一場踐行,社會進(jìn)步歸根到底靠知行并進(jìn)的人推動。一個人光喊口號是沒用的,甚至還起負(fù)作用。有一顆知行心,便拒絕做只尚空談卻無所事事的局外人。就好比在江面上行船,當(dāng)確定了朝向,劃槳就是前行的動力。即使劃槳的姿勢、手法值得推敲,這些也應(yīng)當(dāng)在劃槳中改進(jìn),在躬身入局后不斷完善,切不可吹毛求疵,干脆扔掉船槳,都跳到岸上袖手旁觀、空發(fā)議論。

  知而行之,不是高深的道理,可真去做卻沒那么容易。因為行動不能停留于口頭,必須在事上磨練,并為此付出精力和代價。而人終究有惰性,還多少存著怯懦的一面,于是對一些看似復(fù)雜、麻煩的事,雖然明白道理,卻難下行動的決心。但萬事開頭難,當(dāng)咬牙去做了,往往并沒有原先預(yù)料的難。出路是走出來的路,所以在畏懼、猶豫之際,不妨先邁出一小步,也許緊接著就有了邁大步的勇氣。

  知行脫節(jié)所指向的,更多是尋常的小事。在許多人眼里,它們太簡單了,做不做都沒啥所謂,便干脆將之荒廢。然而,大家頻繁面對的原本就是小事,何況大事也無不由小事組成。懷知行心,首先是將小事做好。其實,做好某一件小事容易,做好每一件小事卻很不容易。若將流水般的小事都做得漂亮,本身就體現(xiàn)了卓越。

  行,目的是為了成事,故不能盲目而行,應(yīng)講求做事的切入點。時機未到,就需蓄力而行、量力而行,切忌魯莽地一行了之。因此,“行”并非狹隘的行動,行動前的必要準(zhǔn)備是“行”,在特定時段的靜觀也是“行”。知行心的關(guān)鍵,是一股干事的勁頭。只要看準(zhǔn)了,就撲下身子、一以貫之去做。可以說,任何大事、難事都是這樣辦成的。

  知與行容易“兩張皮”,還源于人的本位主義。任何人都置身利益格局當(dāng)中,一些事雖然從全局和長遠(yuǎn)看有利,卻與自身利益、眼前利益相沖突;或者明知道越拖越難辦,可做了吃力不討好,于是就將它們擺到一邊。可見,知行心亟須價值觀的支撐。尤其是當(dāng)欲念與理智、功利與道德發(fā)生交鋒之際,更不可缺一種內(nèi)在的意志,將良知轉(zhuǎn)化為踐行。

  縱觀歷史,“知行合一”常常是帶血性的。典型的如幾位春秋史官——“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他們堅守“君舉必書”的信條,甘愿提著腦袋犯顏實錄,邁出了感天動人、以生命為代價的“大行”。如此行為是對價值觀的捍衛(wèi)。放棄心中的準(zhǔn)則而在行動上退卻,對那些史官好比精神上的自戕,因而絕對不可以接受。

  春秋史官的知行心,顯然非常人所及,其映射的人格尊嚴(yán)和人性光輝更非常人所有。人的生命內(nèi)涵由他選擇的價值構(gòu)成。由于信念和信仰的作用,人們就有了無怨無悔的行動,以致在世俗眼里的諸多不理智,便成了終極意義上的理智。幾千年來總有這樣一些人,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概,毅然砥礪前驅(qū),在知行并進(jìn)中弘揚我們民族的正氣,并實現(xiàn)了不虛此生的無上價值。

【散文欣賞:知行心】相關(guān)文章:

我心飛揚散文欣賞(精選11篇)10-18

殺雞散文欣賞10-14

汪國真散文《生活》欣賞08-18

永遠(yuǎn)的故鄉(xiāng)散文欣賞10-02

散文詩歌欣賞10-31

散文欣賞:微風(fēng)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賞07-07

奶茶劉若英散文欣賞07-10

閩南游經(jīng)典散文欣賞07-10

散文欣賞《西湖的綠》08-2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黑人 | 亚洲一区二区无字幕 |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 中文字幕乱码手机在线中有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