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線背后的故事散文
過橋米線如同江毛水餃一樣,是知名度較高的地方小吃,原產地云南,估計國內地市級以上的城市都有出售。在本地,我最早在孝肅路一家店吃過,廚師竟然是娘家時的老街坊“上海哥哥”。
“上海哥哥”是上海知青,下放到本地,后來與另外兩位老鄉一起分到市汽配廠。當年,他們都住在母校附近的集體宿舍。三人當中,“上海哥哥”又白又高又帥又聰明,加上性格溫和,老老少少都喜歡他。
“上海哥哥”會理發,經常以手藝“學雷鋒”,并且與時俱進,我上初中一年級時放映《廬山戀》電影,他看了一遍就幫人理女人公的新潮發型一一“假小子”頭,愛美之心人皆有知,我心里癢癢的,請他把我兩條齊腰的長辮絞掉,也剪成了“假小子”頭,為這事班主任還說了我:那么長的辮子剪掉太可惜了。是啊,剪辮容易養辮難,打那以后我就沒養過齊腰的長辮了。
再后來,“上海哥哥”愛上了一位在我家住的“寧波姐姐”,我經常在他們中間充當“電燈泡”,他們不想讓我聽懂的時候就說上海話,我在一旁急得干瞪眼。“寧波姐姐”一心想回老家,盡管“上海哥哥”窮追猛打追了很長時間,還是被姐姐婉言謝絕。
知青大批返城時,很多人都回到了老家,“上海哥哥”卻留了下來,娶了本地一位漂亮的姑娘。但我總覺得她沒有“寧波姐姐”長得好看,或許在我心里,“上海哥哥”和“寧波姐姐”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父母離開人世以后,我與娘家街坊幾乎很少接觸,“上海哥哥”碰到過兩三次,幾十年過去了,那曾經黑油油的頭上己經謝頂,白里透紅的臉色也不見了蹤影,筆直的脊椎開始有點彎曲,唯一沒變的是那雙清澈溫柔的明眸。有一次,我提起了他年輕時候的.帥,他故意裝腔作勢地對我說:你怎么不早說?
今晚坐在本市一家新開的過橋米線店,吃著香噴噴的米線,讓我想起了“上海哥哥”和“寧波姐姐”的故事,想起了做女兒時的快樂時光,想起了青春時代的一切美好,只可惜匆匆那年漸行漸遠,除了堅強別無選擇。
【一碗米線背后的故事散文】相關文章:
背后的故事散文04-02
一碗米線作文04-05
舞臺背后的故事散文04-02
感動于背后的故事散文04-30
煙花背后的故事的散文04-29
高考背后的故事散文04-30
一碗米線的回憶作文03-29
那一碗米線情感日志05-02
假男孩背后的故事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