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雞散文故事
母親是一個偷雞賊。
母親是一個性格大大咧咧的人。我很喜歡這樣的性格,所以我很喜歡我母親,曾一度想找一個這樣的媳婦。
上個世紀90年代,在魯中農村,深秋的傍晚,空氣中彌漫著木柴白煙的香氣,忙碌喧囂了一天的山村開始歸于平靜,天越來越高,柿子樹早已掉光了葉,等待著霜降最后的洗禮。我。像往常一樣放學回到家,先掃蕩一遍做了什么飯,又是下面疙瘩。父母早已去打谷場氈果子了。我盛了一碗面疙瘩,盡量不盛那些大的難以下咽的面彈子,然后在碗里撒點味精,這就是美味了。
今天肯定不是普通的一天。我坐在灶臺邊,一根雞骨頭出現在未燃盡的爐灰中,應該是只有過年才能看到的雞骨頭,為什么現在出現在這里。我立馬跑到天井,將雞屋子里已經上宿的雞打了出來,6個,一個不少。我又跑到飯屋,將大鍋,架子,水甕,甚至柴火堆翻了一個遍。又跑到里間,將土炕灶臺上的鍋掀開,什么沒有,最終我在櫥柜的最里面找到了一盆雞湯,已經沒有什么肉了,只剩下雞胸脯架子了。看著這盆雞湯,第一感覺,想吃。第二感覺,你們自己偷著吃不讓我吃,竟有這樣的父母。第三感覺,雞哪里來的。第一決定,我才不吃呢。第二決定,你們自己偷著吃,我恨你們一輩子。第三決定,這雞肯定是偷的。
事實證明,雞果然是偷的。第一,我們家的雞沒有少。第二,鄰居大娘家丟了一只雞,而我母親曾跟我說大娘曾經將我們家一只經常去他們家的一只雞抓去吃了。第三,秋天農忙時候,繁重的體力勞動,又沒有什么吃的,人人都想犒勞一下。那時,誰家丟只雞,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這件事情我至今都沒有向母親證實。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寫了一篇作文《我的老師》,我描寫了辛勤的老師,在燭光下為我們批改作業的感人背影。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老師的臉頰,而老師就像這蠟燭,用無悔的青春和汗水,澆灌了我們的成長。語文老師在班里說這是他見過最好的作文,在班里讀完后又傳到其他班級去讀。這也是我接近20年學生生涯的唯一一篇滿分作文。
上初中的時候,一次話題作文:記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我寫了一篇《變味的雞湯》。一方面,諷刺所謂的心靈雞湯早已變味。另一方面,批判父母的自私,寧愿雞湯變味也不會給我喝。這一篇彌漫稚氣和怨氣的作文,老師給了我35分,最低分。
今天,我說母親是偷雞賊。就有人問我,何為賊?《荀子》 里說,害良為賊。百科說,偷東西的就是賊。字義解釋說,以戎毀貝,是賊。別人說孔乙己你是賊。孔乙己說,“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還有人說,歲月是個神偷。你跟一個不想跟你說話的人說話,占用了他的時間,你就偷走了他的快樂,那你就是賊。
我們總會看到,母親送別時不協調的左右揮動的手掌,總是讓列車上離鄉的游子心湖翻涌。那一雙充滿期盼的雙眼,周圍是綿延的`皺紋,而你,卻從來不曾為他擦拭去一點歲月的塵埃。你總是贊美那雙干枯粗糙的雙手,卻已經忘了她年輕時候的細膩柔軟拂過你的臉頰。為什么母親總是站在村頭等待,而不是坐在炕頭嘮嗑;為什么總是操勞一頓好飯,卻不言不語;為什么母親的針線總是在游子的身上。可是母親啊,你也是只有一個一生啊。
羅伊·坎貝爾在《關于一些南非小說家》中這樣說道:
你贊揚他們用筆嚴謹,
我當然同意。
金鞍紫僵原本無可非議,
可是血肉之軀的馬又在哪里。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說,父母只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讓你流淚的,都是痛苦的,畸形的。
母親,我想你是一個偷雞賊。我只愿你記得我就好,我不愿你綴扣子的針線穿透我的心胸。
【偷雞散文故事】相關文章:
孵雞的故事散文04-30
竹花雞的故事的經典散文04-30
不同的偷之道散文故事04-01
兒童睡前故事《壞狐貍偷雞寶寶》12-15
明年再不偷雞04-22
黃鼠狼偷雞12-08
黃鼠狼偷雞07-05
黃鼠狼偷雞06-09
偷雞不成的歇后語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