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鈞窯筆洗的故事散文
老李退休后迷上了古瓷收藏,雖入藏海時間不長,但他愛學習肯鉆研,見到有關鑒賞瓷器的書都要一睹為快。旅游外出,逛古玩市場是保留節目,天南地北,陸續也淘到一些老瓷器。然而,當比他入道晚許多的藏友老林、老黃都聲稱自已擁有了龍泉哥窯或南宋修內司官窯青瓷珍品后,老李心理失衡了,深感自己手頭至今還沒有一件“五大名窯”的東西終屬缺憾,暗暗地發誓:無論如何也要收藏一件名窯宋瓷!在藏友圈子里臉上有光,說起話來也有分量了。可尋尋覓覓,始終未能如愿以償。
秋天一個周末,老李照例到府廟古玩市場逛一圈,沒見到入眼的東西轉身離開時,一個小個子男人跟著他來到門外,神秘兮兮地低聲道:“先生是想要好瓷器吧,我帶你到一個地方去看看?”
老李雖說是個文弱書生,但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況且又在鬧市區,還怕其搗鬼設套不成。于是,就跟著販子來到附近的招待所二樓房間。先看了幾件東西都是常見的仿古瓷,老李興味索然欲離時,那人又從床底下拖出只密碼箱,打開層層舊報紙拿出一件玫瑰紫色的老鈞窯筆洗。上手細細端詳,筆洗約有20多公分,秞色肥厚,滋潤溫和,玫瑰紫中呈現出深淺不同的霽紅色窯變,洗內施天青秞,優雅瑰麗。底下有乳白色云頭狀三足,口呈卷棱泛鐵銹黃。外壁有一圈鼓釘,靠近足部也有一圈稀疏的鼓釘。老李讀過不少有關介紹“五大名窯”的書籍,此時此刻,他大腦高速運轉調出有關的鈞窯信息進行對比,發現眼前這玩意兒正是書中描述的北宋鈞窯鼓釘洗。尤其是筆洗表面有明顯的“蚯蚓走泥紋”,這是很難作偽的。翻過來底部麻醬秞上有6個支燒釘痕,還有陰刻的“二”字,和家里那本《中國名瓷欣賞與收藏》中提到的鈞窯特點完全吻合。老李不由暗自竊喜,真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但他還是不動聲色地說:“這只筆洗一看就是新貨,想賣價幾鈿?”
沒料想那其貌不揚的販子出語驚人:“你再仔細瞧瞧,這可不是普通的筆洗,而是專供宋朝宮廷御用的官窯鈞瓷。市場上根本看不到這樣品相完整的好東西了。在我們老家河南禹州,連一塊宋鈞窯碎片都可賣上千元!
“那你總得開個價吧?”老李遞上支香煙聯絡感情。
“先生看來是識貨朋友,我也真人面前不說假話。這東西若送到拍賣會上至少值百萬元,我是直接從倒斗人(盜墓者)手里拿來的‘新坑’(指新出土的文物),若上市出手弄不好會進去吃官司的。先生誠心要的話,就給個成本價8萬!
販子如此一說,老李心中有底了,來路基本可信,料一個半文盲的低級販子對當今古瓷行情未必清爽。你朝天喊價唬弄人,我索性著地還價:“我不管是真還是假的,只是看著喜歡就想買。不過我是靠退休工資度日,價鈿大了買不起,2000元以內還可以考慮。”
兩人磨嘰了半天,那販子中間接了個電話臉色頓變,急不可待地說:“這東西本來少三萬我絕對不肯出手的。剛才老家來電話說我老娘被摩托車撞壞,在醫院搶救急需用錢,要我馬上趕回去。算你運氣,東西就按進價讓給你,另外再給我加點路費行不?”
最后,老李花了8800元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愿。不過他謹遵祖訓“財不外露”,平時一個人躲在書房里賞玩,秘不示人。
直到有一日,省里的文博專家來湖鑒定民間藏品,老李帶著自己的寶貝來到現場,等人群散開快收攤時他才上前亮出筆洗,請專家過目鑒別。
專家是省博物館的研究員,對高古瓷很有研究。他反復審視,看足圈,摸秞面,察鼓釘,沉吟半晌才吐出一句,“這東西有點不太對!
老李倒吸一口冷氣,詫異問道;“有什么不對?”
“首先,這鈞窯特有的‘蚯蚓走泥紋’不是燒出來的,而是畫出來的.。北宋鈞窯工匠習慣在胎體施秞前經素燒,因此胎體會出現不規則的龜裂紋。施秞后高溫燒結時秞藥熔化,便會向低洼的龜裂處流動,冷卻后呈現出秞色明顯變深的‘蚯蚓走泥紋’。這和后人用工具畫出來的紋路是有區別的!
專家把筆洗翻騰過來,指著底下的“二”字繼續說道:“北宋鈞窯中帶銘文的并不多見,大凡有銘文的都是宮廷用瓷。底部的數字是器物規格大小的標記,尺寸越大編號越小。就是說同類器物中‘一’是最大號的,而‘十’的尺寸最小。可贗品往往把次序弄顛倒了,或編號與尺寸有明顯失誤。如你這件鼓釘筆洗編號為‘二’,應是僅次于一號的大器物。而實際上它的尺寸并不夠大,只相當筆洗中‘四’或‘五’號的規格。常年累月從事同一工作的匠人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以上二點,足以證明這筆洗是件仿品。不過我也是一孔之見,說的不一定準,最好請別人再看看。”
真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老李對專家的評述心悅誠服。他明白自己犯的是“本本主義”錯誤,對古瓷真品缺乏感性認識,僅憑書本上的一知半解就闖蕩藏海,不打眼才怪呢。
然而收藏的樂趣就在尋尋覓覓、賞賞玩玩、真真假假、打眼吃藥、撿漏發財、斗智斗勇的過程中。只有在不斷地操練中,才能廣開眼界、增智長識;只有將每次打眼當作補課進修,才能進步成熟修成正果,最后變成收藏圈子里火眼金睛的老法師。老李至今仍在藏海中樂此不彼著。
【一只鈞窯筆洗的故事散文】相關文章:
翠鐲換來鈞窯筆洗散文04-14
走進窯灣散文01-03
窯燜美味散文01-02
老家的窯院散文03-21
窯廠上的夏天散文04-11
智障落難黑窯散文04-04
一只水杯的故事散文04-30
走進江南碗窯村散文05-17
一只小龍蝦的故事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