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的小學生-散文故事
中午女兒放學回家,向我要一塊錢,我奇怪昨天才給她十塊吃早餐的錢怎么又來要錢了。小學生說她做了一件好事,幫助了一個遇到困難的人。
我問她是不是幫助殘疾人。
小學生回答:不是,是給了一個人一塊錢吃飯。
我納悶地告訴她:一塊錢是不夠吃飯的。
小學生詳細給我講了事情的經過:她和同學在放學路上看到路旁有個男人用粉筆在地上寫了一些字,說是在車上錢包被小偷偷了,沒錢吃飯,希望好心人能幫助他,給他點吃飯的錢。小學生和同學覺得那人很可憐,于是給了他一塊錢。
我問小學生:“你確定那人確實需要幫助嗎?”
小學生說他旁邊放了個旅行包,看著是外地來的,應該就是錢包被偷了。還說那個男人和她爸爸年齡差不多,好手好腳的正常人。
那是個中年男子,我大致想像得出是怎樣的一種情況。不過我沒對孩子說什么,而是又給了她一塊錢,作為對她的`補償。
這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實在太多,但人們常因為分不清真偽而選擇了漠然視之。于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日益惡化,因為上過當,因為被騙過,便不再相信別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比比皆是。
我感覺有些為難,不知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我不能讓她對人不設防備之心,但又不想讓她單純的童心上因為蒙上懷疑一切的陰影而變得冷漠不再有愛心。
最后我說了些模棱兩可的話,告訴她碰到有人需要幫助時是應該積極幫助的,但是也應該明白并不是所有看起來需要幫助的人事實上都需要幫助,有些事情的真相很復雜,可能會有人利用別人的善良之心而欺騙人。
我不知小學生能不能理解我說的話,我自己也不太理解,到底是應該相信人還是不能相信人?
不過街頭行乞的正常人中,十有八九都是騙子,這確是個不爭的事實。
作為母親,我擔心我的孩子因辨不清真偽而被騙被傷害,但我又不愿意用自己的觀點去影響孩子,畢竟社會是什么樣子,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感知去認識,這樣孩子才能在挫折中學會珍惜美好,懂得分辨是非真偽。
怎樣辨別真假,這確是個難題。
【做好事的小學生-散文故事】相關文章:
我愿意做好事散文05-08
學雷鋒做好事的回報散文03-24
學雷鋒,做好事的故事作文03-31
小學生做好事的作文09-27
經典散文:故事的故事03-30
散文故事03-31
故事的散文04-30
故事散文04-30
故事的經典散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