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記憶年味故事散文
前幾天去一個朋友家里做客,看到他的夫人正在開放式廚房里熬凍,那鍋里熱氣蒸騰煮著的,手里切著的,砧板上放著的都是待處理的豬肉皮。我不禁詫異;“就兩個人,怎么搞了這么多?”朋友說:“這不是快過年了么,孩子們都回來!”這回答立刻讓屋內漾起一陣溫馨,而我的年之記憶便于心中裊裊升起。
上世紀中后葉,在我們這座縣城里,還有著許許多多地方國營工廠和商店,這些企業大多分布在街面上。一到年前,他們就和那些同樣分布在街面上的機關、學校一起紅紅火火地忙起來。先是,各單位都在門前搭起高高地牌樓,而在諸多的牌樓中,要數縣委縣政府的最為壯觀宏偉。但見牌樓四柱三開,通身五彩,重梁疊檐,其上、在插滿小旗幟的擁簇之中,呼啦啦地飄揚著一面五星紅旗。其下、宮燈四掛,楹聯對張,彩燈九六,好輝煌!好璀璨!次而,各單位于臨街處遍插彩旗直至邊界。接下來,還拉起花花綠綠的過街旗、貼上喜慶洋洋的大紅標語。時為童少的我,在掰著手指頭數日子盼年的殷期中,不知多少次地和伙伴們興奮著,去看、去點評那些搭建已成和未成的牌樓。
熬過了那期盼已久的三十之夜到了大年初一。吃過了餃子,我們就急不可耐地約齊小伙伴們一溜煙地跑了。去干什么?當然是去看秧歌!接近上午十時,鑼鼓震天地敲起來了,嗩吶高亢地響起來了,秧歌就一隊一隊地扭上了街頭。只一會,就人傾城,頭攢動,聲如潮,那是怎樣地一場狂歡!整個街筒子都是人,哪個秧歌隊的看客多,哪個隊就扭得起勁,而越起勁看客就越多!于是就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了。在這些秧歌隊中,文衛系統扭的是新秧歌,女性成員居多,她們淡掃蛾眉,輕施粉黛,舞姿曼妙而整齊劃一。公交、財貿、農林系統的秧歌扭地卻是地道的東北大秧歌。扮相濃艷,扭動幅度大而隨意。什么豬八戒,孫悟空,沙和尚,唐僧等小說戲劇人物盡在其中,還有耍龍燈的,跑旱船的,拉洋車的,踩高蹺的,扮小丑的。扭得興起之際,那些舞者們還會聳肩叉腰擺胯地互相逗起來,俯仰進退,神彩飛揚,引得看客們迭聲叫好!
此時的我,卻只愛看耍獅子的。這是縣第一糧庫秧歌隊的拿手好戲,別的單位搞不了,因為他們有“腳行”。“腳行”是當年在松花江糧食碼頭上專門扛麻袋的人,只有他們才能耍得動那碩大的獅子面具。獅子身披鬃毛,眼若銅玲,面目孔武,嘴還會張合。四只獅子成兩對耍起來,在兩個耍獅人繡球的`逗弄下,翻轉騰挪,奔跑跳躍,一會直立起來,一會又甩尾擺頭沖向看客,嚇得人連連后退,好霸氣!這讓我看得煞是過癮,從開場到結束,從除一到十五,我就是跟定了獅子,一路跑一路看。
轉眼到了正月十五,這是秧歌匯演和猜燈謎的大日子!屆時,城關各單位和四里八鄉的秧歌隊都來齊聚獻藝。日里,還是滿街的秧歌滿街的人,那場面還是嫗叟不棄,童稚盡在。而一當夜色初上,燈謎大會就盛大開場。其地點選在本城的中心區——大十字街文化館前。在無數盞燈光的照耀下,小廣場一如白晝,寫著迷面的紙條一排排當頭掛起。滿城的人,不管肚里有否墨水,又都來了。他們不圖猜中,圖的就是歡樂!于是,人們便摩肩接踵著,滿身斯文的琢磨起來。倘一以為然,便扯下那紙條直奔兌獎處。我當時剛讀初一,因多看了些書的緣故,竟被我猜中了好幾條。至今尚記得一條是;“太原的夏末——打一書”這不是我正在看的《晉陽秋》嗎!
如今,過年只是休假、團聚、美食,熱鬧和狂歡安在哉?
【我的城市記憶年味故事散文】相關文章:
記憶中的年味散文01-30
散文:城市的記憶04-10
城市的記憶散文03-25
有關記憶中的年味散文01-30
記憶中故鄉的年味散文01-03
我的獨家記憶-散文故事03-30
城市里的記憶的散文12-31
興化城市的記憶散文05-12
記憶中的年味-散文隨筆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