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母親-散文故事
母親那四十年的短暫人生,在別人的眼里可謂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沒有任何可以值得去炫耀的地方。然而,在一個女兒的眼里,她就是我的天,她就是我的地,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任何人都無法取代!
母親出生在一個中醫之家。在她牙牙學語的時候,做醫生的姥爺因為給國民一位軍官夫人醫治好了久治不愈的重病,之后就做了軍官所在部隊的軍醫。在姥爺跟隨部隊走后的不久,姥姥為了追尋姥爺,就把年僅兩歲的母親寄養在自己母親那里,也去當了兵。那時的姥姥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參了軍,一定會找到丈夫的。當她到了部隊之后才知道,原來她所在的部隊是共產黨的八路軍,而姥爺的'部隊屬于國民軍。解放戰爭結束后,姥姥和姥爺自然是落了個各奔東西的結果。為此,母親在出嫁之前也就一直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在我的記憶中,瘦瘦小小的母親一直體弱多病。因為身體的原因,母親常年養病在家。但是生性要強的她,卻不顧身體的不適,把我們那個并不富裕的小家經營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她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快樂、祥和的生活環境。所以,在有她的那些日子里,我們家里充滿的是歡聲笑語!
在穿衣要布票吃飯要糧票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里,我心靈手巧的母親,總能用大人們穿壞了的舊衣,給我們這些孩子們“翻新”成一件件合體的“新衣”,使得我們姊妹幾個在兒童節和春節的時候,總會有自己的“新衣”穿,并且我們的“新衣”穿在身上,不比那些富裕人家孩子的衣服遜色,甚至還要出彩。那時候,人們家里很難吃到細糧,粗糧能吃飽已經不錯了,我家也不例外?赡赣H會粗糧細做,能把有限的幾種粗糧,不斷地換著花樣給我們做成可口的美食,使我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那時即使經常出現在我家飯桌上的咸菜,也是被母親切成了細絲之后,再用有限的調料拌好盛在精致的小盤子里的。
那時候在我們家,一年之中的大小節日,母親都會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去做一些食物的……正月初一的油炸糕、正月初二的餃子、正月十五的花饃饃等等,都是節日當天不可或缺的美味食品,盡管數量有限。
在母親做這些面食時,她總會讓年齡不大的我和她一起學著做;蛟S,那時的母親就已經懂得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她常說:“一個女人無論在外面多么能干,但回到家里一定要把女人應該做的事做好!彼倪@種思想直接影響著她的女兒們,以至于料理家務之類的事兒,成了我和妹妹們成年以后的強項,我戲言之為“奶功”。
母親對子女們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她對我們的言談舉止有著嚴格的要求,“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每次母親派我以一個家庭代表的身份,獨自去參加親朋好友家的紅白喜事時,她都會囑咐我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她說女孩子多參與這類活動可以多懂得一些“規矩”,這也可能算得上是母親對我進行素質教育的又一“途徑”吧。母親喜歡看書,屬于博覽群書的那種,凡書她都看。每天晚飯后,我和弟妹們圍坐在母親身邊聽她講故事,已然成為我們成長時期必不可少的一種“文化生活”。為此,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許多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母親像全天下所有做媽媽的女人們一樣愛她的孩子們,但是她從不嬌慣我們。我們是在母親不斷的“修修剪剪”中長大的。無論在什么時候,只要母親得知我們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即使錯在同學,母親也會嚴厲地批評我們。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嚴于律己。
熟悉母親的人都知道她的善良和熱心。我小學的一位同學,生活十分拮據,一年之中難得吃上一頓飽飯。善良的母親就經常讓我帶她來家里吃飯住宿,還時不時送些學習用品給她。
在那個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歲月里,母親經常會背著我們偷偷地去接濟一個劉姓的地主婆。我那時根本不理解母親的所作所為。每當看見那個地主婆“鬼鬼祟祟”的從我家“溜走”之后,我恨她到咬牙切齒!我恨她一是因為她的地主婆身份,二是因為她身為地主婆,竟然還來和我們分享我家那本來就不夠充足的食物。為此,我也因母親的“不辨是非”而耿耿于懷。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年僅四十的母親帶著牽掛永遠離開了我們!伴愅鯛斣僮屛一钍,我的孩子們就都長大了”是掛在病重期間母親嘴邊的一句話。
“子欲孝,親不在”是人世間的一大憾事。唉,如果我的母親還活著,如果我的母親還活著……只可惜,世界上不會有如果的存在!
【天地母親-散文故事】相關文章:
天地母親-散文隨筆04-06
母親的故事散文03-31
母親的故事經典散文04-29
母親講的故事-散文03-29
母親-散文故事欣賞03-29
我的母親-散文故事03-29
母親的菜刀-散文故事03-29
母親的箱底-散文故事03-29
平凡的母親-散文故事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