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感覺散文
從參加工作,到離家十七八公里的縣城上班、定居,至今已有十五年了。除去每個工作日像大多工薪族一樣緊張有序地上班、下班,最愜意的事情莫過于那充實而又愉悅的雙休日了。說充實是因為總是安排的滿滿當當,不比上班輕松;說愉悅是因為可以擺脫工作的羈絆,盡情享受親情和友情的溫馨。這時候或者是組織參與朋友聚會,或者是做做家務,再或者是上上網,看看書,聽聽音樂,這些都是我所喜歡的項目,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來安排,總之都不是固定的內容。十五年來唯一固定不變的事情就是----回家。
可能朋友會問:“你不是每天回家嗎?已經在縣城定居,應該有了屬于自己的家了吧?”我當然有肯定的回答,可那是我的小家,與縣邊小村里那個生我養我的家還有一定差距,而且這個差距永遠不會消失。我的.心目中家還是那三間不復存在的舊屋,還是慈祥的雙親和對我關愛有加的哥哥姐姐。盡管父親積勞成疾,剛過花甲之年就離開了我們,這是我一生的遺憾;但是令我們欣喜的是曾經中年患病失去勞動能力的母親在步入耄耋之年仍舊精神矍鑠。我的記憶里永遠珍藏著一家五口坐在土炕上,圍著小飯桌吃年夜飯的情景。關心我的朋友可能要問:“你這樣留戀過去的時光,是不是你覺得現在的小家里不幸福呢?”我這時會理所當然地否定,因為我的妻子雖然不是十分漂亮,可通情達理,我們互相敬重,相處默契;我們還有一個聰明上進的兒子,正在讀中學,由于改掉了貪玩的毛病,學習成績正在上升,F在的小家庭和諧溫馨,沒有讓我不滿意的地方,可是就是代替不了心目中那個永遠懷戀的家。人的感情往往就是這樣。
我的心里常常想,怎樣的家庭才可以算的上是幸福美滿呢?在這個家庭里,應該有老人,有孩子,老人健康,孩子聽話。作為一個成年人,擁有了以上兩點,再加上夫妻和諧,鄰里和睦,就應該算美滿而沒有缺憾了。我無緣得見爺爺奶奶,也沒有見過姥爺姥姥,總覺得這也是一個遺憾。究其原因一是當時人們生活條件差,再加上社會動亂,壽命都比較短,爺爺是被日本鬼子打死的,姥爺是生病沒有錢治療而過早去世的;二是年齡差距也太大了些,父親在兄弟姐妹八個中排第六,我有一哥一姐排最小,算一下和祖父母的年齡差距,應該有七十多歲,F在人們生活好了,社會進步了,這種缺憾會越來越少了,F在哥哥也有了隔輩人,當了爺爺,我們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同以前比熱鬧多了。每當回家看到母親有時顫顫巍巍卻邁著緩慢而穩健的步子去給未滿周歲的曾孫女買小玩具時,心里確實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家是每個人成長的搖籃,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有時候看到或者聽到有的人家視老人為累贅,與兄弟爭利益,心里感到一種淺薄的自私。說淺薄,是覺得自私可能是人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本性,是自身渴望獲得更好發展的企圖。但是如若有以上行為必將會給自身和下一代營造不和的氛圍。試想在如此環境中,還會有得到更好發展的可能嗎?!
【家的感覺散文】相關文章:
家的感覺親情散文03-24
家的感覺09-15
家的感覺06-24
家的感覺12-17
家的感覺12-17
家的感覺作文12-22
感覺到了家10-21
有家的感覺真好03-19
有家的感覺真好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