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方向散文
在農村長大,后來進城了,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家,但是父母還在鄉下,每年過年都要到回鄉下去。
父母相繼過世后,因為家鄉是平原,沒有高山,只有平地,就都埋在家鄉長渠邊的堤埂上。所以后來,除了過年,每年清明也是要回鄉下去的。一般在清明的前三后四去掃墳,就是清明的前幾天或后幾天都行。多少年了,每次到鄉下父母住的地方,我都說叫回去,習慣了。
父母是合葬的,還立了石碑。石碑上請人刻上了一幅對聯: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
翠柏蒼松堪慰逝后英靈
普通百姓人家,沒有豪華的陵園,更沒有什么青松翠柏,周邊只有枝繁葉茂的灌木和自生自滅的雜草。那墓地前面是百里長渠,綠水悠悠;隔著百里長渠,就是通往武漢寬闊筆直的一級公路;后面是大片田園,郁郁蔥蔥。母親是一生種田,典型的莊稼人;父親雖說是退休后回鄉,告老還鄉后,也算是農家人的本色。選在這里,也是讓二老他們每天都能看見過往的車流,來去的人們,還有一茬一茬的莊稼。
我在外面工作,每次回去,不免要買一些紙錢和燈籠一類的東西,與族人們一起,大大小小一二十人(已經出嫁的姑娘不準回娘家上墳),逐個逐個地插上香火,跪在地下磕幾個頭,然后燒紙,只等紙錢燒完成灰了,再放上幾掛響鞭。那燒錢,不準用棍子亂翻,要讓它自動燒成灰,說明那些錢,他們都已經收到了。如果沒燒完就走,怕他們收不到。還要記住給左鄰右舍的亡人也丟上幾張紙,或掛在樹枝椏上,不要讓他們搶了自家燒的錢。
父親去世第三年的清明,我和大哥、堂弟們一起,給父母的墳地培土加高。我還不十分懂得講究,大哥說,不要輕易動土,什么時候動土是有講究的`,所以什么事,我也就依了大哥的。每年大年三十夜晚要送亮,還要去掛上幾盞燈籠,說是人們都去喜慶過年去了,沒人陪他們,他們害怕。過去是用一個碗,碗里倒上香油,再用棉花搓成捻子,吸著香油,點亮捻子,直到天明。那個時候,在漆黑的夜晚,一群群人們手執燈籠,從村莊里出來,走向野外,猶如星星點點,自成一道風景。
那一年,妹夫他們還買了一座花花綠綠的房子,足有一米高,一米寬,說是送給老丈人一套別墅。因為父母生前一直住在鄉下,后來大哥他們住上了新村別墅,我也在城里換了大房子,但是父母他們都沒趕上。他們從沒住過大房子,即使他們到了那邊,也要讓他們住上大房子,房子大,家也大。
有一年清明時節,連續幾天暴雨傾盆,我就跟族人說,雨下的太大了,這個清明我就不回去了。這事也就罷了。沒想到,連續幾天,我總感覺心里不安,老是夜晚做夢,夢見父母。問了一下家人是怎么一回事,家人說是你清明節沒回去給父母上香掃墳,心里有愧,所以才做夢。自那以后,每次清明都是要回去的,也沒再做夢了,心里踏實多了。還是回家的好。
清明,不僅我回去,還要帶上女兒一起回去。女兒說,我們家又不在鄉下,怎么每次到鄉下都說回去?是啊,雖說我自己的家是在城里,但父母沒在城里。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所以要回家。
【回家的方向散文】相關文章:
別忘了回家的方向的散文05-25
精美散文:春節回家回家回家01-05
回家了散文01-29
回家-散文03-22
回家散文03-22
方向散文05-17
回家的意義散文03-10
關于回家散文03-23
回家生活散文03-23